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疾病,儿童中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分类对临床疾病诊断与鉴别,判断愈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近年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发病机制及分类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血管瘤 脉管畸形 发病机制 分类
  • 简介:瘙痒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主诉,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要因素。2007年国际瘙痒研究论坛将慢性瘙痒分类,分类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瘙痒起源及临床表现分为3组,第二部分根据引起瘙痒潜在疾病分类根据不同分类。并将近几年有关各类瘙痒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瘙痒 分类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系统性疾病 精神源性瘙痒
  • 简介:皮肤真菌病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及系统性真菌病皮肤累及,是人类真菌感染最常见表现形式。浅部真菌病和皮下真菌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外伤接种产生。系统性真菌病所致皮肤表现通常是病原体从内脏器官经血液局部组织播散感染所致。致病性真菌生物学特征以及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细胞互相作用对皮肤真菌感染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皮肤 真菌感染 生物学特性 发病机制
  • 简介:列举了临床上常见中药治疗过程易出现症状反跳现象皮肤病,认为症状反跳现象与用药途径和用药方法、时令、患者身体状况及疾病本身特点有关需要与药不对证、病重药轻、药物过敏相鉴别。提出中药治疗皮肤病时应有预见性,注重医患沟通,灵活掌握药量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皮肤病 症状反跳
  • 简介:笔者自2006年2月-2007年3月,采用我院自制神应4冲剂联合2%米诺地尔搽剂治疗斑秃5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斑秃 中药 米诺地尔
  • 简介:目的:对前列腺炎Ⅰ进行分析评判,分析曾庆琪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特点,供临床参考.方法:简要介绍曾庆琪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对前列腺炎Ⅰ进行辨析,并介绍典型病案.结果:前列腺炎Ⅰ适应证与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病因病机相符,组方合理,疗效确切.结论:前列腺炎Ⅰ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上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炎Ⅰ号 慢性前列腺炎 方药组成 配伍特点 曾庆琪教授
  • 简介:机械性大疱性疾病Hallopeau-Siemens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HS-RDEB)是由染色体3p21.31上Ⅶ型胶原基因(COL7A1)突变引起,典型表现为2个等位基因上出现移码、剪切位点无义突变。本文作者描述了1例HS-RDEB患者发生了一种新纯合性移码突变,COL7A1外显子3上第345位点插入G。然而,亲代DNA序列分析显示尽管患儿母亲是这一突变杂合子携带者,其父亲DNA仅包括野生型序列,微卫星标记分析确认其亲子关系并对3染色体28个微卫星基因检测显示患儿3染色体所有等位基因标记物检测均显示其为3染色体呈现单母体型纯合子。由此认为,该患者HS-RDEB基因型是由于3染色体单亲二体性以及COL7A1突变基因位点纯合性降低所致。根据作者了解,单亲二体性染色体(UPD)型HS-RDEB以往文献未见有报道,而且,本文报道患儿为染色体3型UPD第3例病例。本例HS-RDEB严重性与其他此型基因改变病例相似,未观察到有其他表型异常,提示其有3染色体上母体印记基因缺乏。3染色体呈单亲二体性而无其他异常表型隐性遗传营养...

  • 标签: 体性异常 呈体性 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简介: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皮肤自然衰老过程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PARγ蛋白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PPARγ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组PPARγ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青少年组(x^2=15.48,P=0.001);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中老年组PPARγ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0.697±0.204,青少年组为0.337±0.124,中老年组亦显著高于青少年组(t=8.25,P〈0.001)。结论随着年龄增加,皮肤PPARγ表达增高,皮肤自然老化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PPARγ有可能成为研制延缓皮肤自然衰老药物新靶点。

  • 标签: 皮肤 自然衰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深入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观念被越来皮肤病研究者所接受,与之相关研究方法也被越来应用于皮肤病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当中,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皮肤科研究领域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皮肤病
  • 简介:目的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以及瘙痒、睡眠对患者影响程度等方面,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抗敏一方对青少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t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4例门诊患者,按队列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抗敏一方,对照组予以开瑞坦治疗,2组同时外涂樟脑霜。疗程为4周。每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皮损范围、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对患者影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量化积分、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度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88%;治疗组疗效及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改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而在瘙痒和睡眠改善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抗敏一方和开瑞坦治疗青少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具有一定临床疗效;抗敏一方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改善优于开瑞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青少年及成人期 抗敏一号方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10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采取止血方式分为实验组54人,对照组52人。实验组采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等其他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即刻止血率、产后子宫动脉阻抗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出血量及即刻止血率,手术后RI、S/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实验组为(61.7±10.2)min,对照组为(78.9±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在出血量、即刻止血率及术后康复状况等方面与传统止血方式效果相似,但其手术操作简单,易于观察子宫体腔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 剖宫产术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阻抗指数 手术时间
  • 简介:自Sulamanidze在上世纪末提出埋线提升面部年轻化治疗理念后,线技术近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与传统整形外科手术相比,因其具有创面小、效果好、见效快、低风险、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目前备受关注医美项目之一。线技术不仅可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理,也可用于躯干、四肢局部,达到消脂、提升、塑形目的。本文就线技术面部年轻化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线技术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线材
  • 简介:影像技术迅速发展改变了临床诊疗模式,而皮肤科以其可视性、适合体表成像学科特点,受到影响尤为显著。皮肤影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各个领域,可以用于皮肤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医学美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评估等。目前常用皮肤影像技术包括皮肤摄影、皮肤镜、皮肤超声、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新兴皮肤表面成像技术等,凭借其无创、体、实时、动态观察特点,影像技术医学美容应用日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于皮肤影像技术皮肤科应用已有诸多介绍,但其医学美容方面的应用涉及较少,本文对皮肤影像技术医学美容应用展开综述,详细介绍其医学美容领域不同特点及应用

  • 标签: 皮肤 影像技术 医学美容
  • 简介:皮肤恶性黑素瘤(CMM)与痣数目紧密相关,但文献缺乏特定解剖部位CMM和同一部位数目相关性信息,作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来自意大利1992—1994年542例CMM和538例来自医院对照者资料进行分析。由经培训皮肤科医生检查记录患者和对照组黑色素痣数目,并对检查部位痣数目与该特异部位发生CMM危险率进行多变量优势比(ORs)和95%可信区间(95%CIs)分析,相应部位发生CMM最大数目与最低数目优势比,面颈部为1.4(95%CIs:0.7~2.8),躯干前部为2.3(95%CIs:1.1~4.9),躯干后部为4.9(95%CIs:2.9~8.4),上肢为2.9(95%CIs:1.2~6.6),下肢为5.0(95%CIs:2.9~8.5)。病例-病例分析,比较特定部位CMM与所有其他部位CMM,唯一额外风险是躯干背侧,痣数量最高值与最低值间OR为2.1(95%CIs:1.2~3.6)。本文研究数据不支持每个单一解剖位置痣都有特异影响作用假说。特定解剖位置痣数目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相关性@RandiG.$IstitutodiRicerche...

  • 标签: 位置痣 数目皮肤 痣数目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以问题为先导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结合多媒体课件皮肤性病教学效果,为该校医学生皮肤科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找到一种更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级本科4个班级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8人。将入组医学生,按照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老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方式授课。2组授课老师均一致。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取技能和理论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最终成绩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于两种教学模式接受程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临床病例综合考试平均成绩(91.9分)高于对照组(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82.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应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抽象理论知识,并且可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最终取得良好教学和学习效果。

  • 标签: PCMC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 教学实践 皮肤性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