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Mulliken和Glowacki于1982年提出脉管异常生物学分类已被广泛接受。2014年4月,墨尔本举行第20届ISSVA研讨会上,ISSVA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脉管异常新分类。依据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对原分类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更新,增加了近年来新命名疾病和发现异常基因。本文对ISSVA新分类做一介绍,以供临床和科研参考。

  • 标签: 脉管异常 ISSVA 婴幼儿血管瘤 脉管畸形
  • 简介:牙齿磨耗是常见生理现象,过度磨耗会导致牙体、牙髓、牙周乃至颞下颌关节损伤,影响咀嚼功能及美观。目前磨耗治疗手段较为局限,侧重于预防,因此研究多集中于病因学。广义磨耗可包括狭义磨耗、磨损及酸蚀,牙齿磨耗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结果。通常认为牙齿磨耗与许多因素相关,宏观因素如口腔环境因素、生理发育因素、口腔行为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微观因素如牙齿表面的微裂纹及釉柱排列等。本文就牙齿磨耗分类和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磨耗 磨损 酸蚀 微裂纹 预防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基于CT表现髁突骨软骨瘤分类方法及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4年7月治疗7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依据CT分为Ⅰ型(外生型)和Ⅱ型(弥散型),依据分类选择不同开放性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1个月(6~120个月)。结果:Ⅰ型(外生型)64例(81.0%),Ⅱ型(弥散型)15例(19.0%)。Ⅰ型又可分为5种亚型,前/前内侧(56.2%)、后/后内侧(4.7%)、内侧(15.6%)、外侧(6.3%)、巨大型(17.2%)。对Ⅰ型患者治疗单纯瘤体切除术为主,Ⅱ型则需采用髁突次全切除及正颌手术治疗全切除术及肋软骨瓣转移重建术。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复发、髁突吸收及新畸形形成,患者面形基本得到恢复。结论:基于CT影像学特点对髁突骨软骨瘤进行分类,对术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软骨瘤 髁突 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颧弓根骨折临床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0例颧弓根骨折患者根据其骨折线走向分为4型。Ⅰ型:冠状骨折4例;Ⅱ型:矢状骨折3例;Ⅲ型:颞骨骨折1例;Ⅳ型:颧弓根粉碎性骨折伴颧弓骨缺损2例。各自采用不同方法复位并坚强内固定重建颧弓形态,恢复颧面部外形。结果1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损伤。结论采用不同形式复位方法并坚强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颧弓根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使颧面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恢复面宽和颧突高度。

  • 标签: 颧弓根 骨折 坚强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折裂磨牙分类及手术拔除方法。方法:统计分析486例折裂磨牙折裂类型,拔除方法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6例先用牛角钳拔,对照组100例先用磨牙钳拔。对牙钳夹碎牙冠后残留部分,先分根再分别挺出;对残留牙根分别采用普通牙挺根尖挺、三角挺挺出;对于残留牙槽窝内位置较深断根,采用根尖挺翻瓣去骨办法拔除,统计各种方法拔除牙数量。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上颌磨牙纵折为主,下颌磨牙斜折为主。上颌第一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35%(50/143)和12.5%(8/40),差异有显著性(P=0.041);上颌第二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40%(30/75)和23.5%(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6);下颌第一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37.5%(45/120)和21.4%(6/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4);下颌第二磨牙用牛角钳和磨牙钳完全拔除率分别是48%(23/48)和20%(3/15),差异无显著性(P=0.662)。结论:对于折裂磨牙拔除,应首选牛角钳,约40%牙可以完整拔除,70%以上牙可以不同程度地拔除,然后再选用牙挺三角挺拔除残留牙根;对个别残留较深断根,采用根尖挺翻瓣去骨法拔除。按此流程操作,可以快速拔除折裂牙,减少创伤,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折裂牙 牙拔除 断根拔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分类及疗效评价作用。方法:对110例颌面部血管畸形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特点,将其分为高流速病变和低流速病变。对DSA检查证实为高流速血管畸形者,常规行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10例血管畸形,67例二维显示形态不规则网格状混合性回声,部分伴强回声静脉石,多谱勒显示彩色血流稀少较丰富,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PSV)平均为(28.53±8.1)cm/s,超声诊断为低流速血管畸形。43例显示72条供血动脉增粗,病变内血流信号极丰富,PSV平均为(144.53±38.9)cm/s,呈低阻动脉型频谱,超声诊断为高流速血管畸形。经DSA检查术后病理证实,高流速和低流速病变超声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02%。43例高流速血管畸形供血动脉全部行栓塞治疗,栓塞前、后PSV分别为(144.53±38.9)cm/s和(86.2±36.3)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5±0.04)和(0.80±0.05)(P均〈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对血管畸形病变做出较正确诊断和分类,对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动脉栓塞术后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血管畸形 诊断 分类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双侧髁突骨折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将双侧髁突骨折进行分别治疗,比较治疗后关节功能。方法63例双侧髁突骨折按照髁突是否骨折以及升支高度是否发生降低分成3类,每类中有3个亚类,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查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单侧侧方运动、双侧侧方运动、前伸运动、关节弹响及杂音、有无前牙开黯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前牙开殆,有6例最大开口度小于35mm,都在Ⅰ型双侧髁突骨折,Ⅱ型双侧髁突骨折出现单侧侧方运动障碍、前伸障碍、开口偏斜、关节弹响及杂音各占10%,Ⅲ型双侧髁突骨折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双侧髁突骨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治疗,有无髁突骨折对于关节功能预后有很大影响,是否有升支高度降低对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起决定作用。

  • 标签: 髁突 骨折 治疗 分类
  • 简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是一种成骨细胞分化及牙齿发育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转录因子,牙齿以及骨组织特异性基质蛋白转录水平均受其调控。本文结合Runx2转录因子特性以及牙齿发育过程表达特征,认为Runx2可能是牙齿发育和矿化重要转录调控因子。

  • 标签: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牙生长发育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型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Ⅱ类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类错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类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Ⅱ类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有较大遗传作用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类患者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颅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类型,并形成各自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优势.安氏Ⅱ类错(牙合)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
  • 简介:随着口腔证畸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入,对于错(牙合)畸形矫治,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虽然正畸治疗带来益处不言而喻,但其附加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即为牙髓反应。大量研究表明,适宜正畸力不会造成牙髓病理性损害[1],

  • 标签: 牙髓反应 正畸治疗 病理性损害 临床实践 临床应用 正畸力
  • 简介:目的评估安氏Ⅱ类1分类非拔牙矫治口外弓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口腔种植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方法中越来受欢迎且被迅速普及。口腔种植技术需要对邻近正常基牙进行牙体预备.避免了备牙后敏感反应.减少基牙日后发生龋齿危险;同时,增强固位和咀嚼效率上.种植比以往修复方法更理想。然而.种植修复价格相对昂贵、具有一定创伤性、整个治疗过程较长、复诊次数较多。因此,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才能使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而患者依从性与患者对医生信任度相关。

  • 标签: 口腔种植技术 接诊过程 心得 治疗效果 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
  • 简介: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难点之一,而根尖偏移是根管预备过程较容易产生医源性错误。根管预备过程产生根尖偏移会破坏根管原有的解剖结构,造成根管清理不彻底,产生微渗漏,甚至导致根管治疗失败。近年来,根管预备中所引起根尖偏移越来引起学者重视。临床医生充分了解根尖偏移原因及危害,将有助于其根管预备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根尖偏移发生。

  • 标签: 根尖偏移 根管预备 弯曲根管
  • 简介: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RUNX)1、RUNX2、RUNX3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情况,探讨其Balb/c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出生前19.5d和出生后0、6、14、28d包含下颌第一磨牙胚牙齿下颌骨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牙齿发育RUNX1、RUNX2、RUNX3表达情况。结果:RUNX1胚胎19.5d小鼠牙胚中有表达,出生当天、出生后6、14、28d,RUNX1表达递增。RUNX2胚胎19.5d和出生当天牙胚呈颗粒状表达;出生后6、14、28d均有表达,表达量在出生后6d呈现最低,然后又在14、28d时升高。RUNX3胚胎19.5d和出生当天牙胚基本无表达;出生后6d,RUNX3牙本质中表达量最低,出生后14、28d时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RUNX1成釉细胞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牙本质成熟过程起一定作用,RUNX2与牙本质成熟过程最相关,RUNX3主要与后期牙本质成熟和牙齿形态相关。

  • 标签: RUNX1 RUNX2 RUNX3 免疫组化 牙齿发育 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牙周膜内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变化,初步探讨Osx与牙齿移动过程牙周组织骨改建关系.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加力1、2、4、8、12h和1、3、5、7、14d组.采用拉簧加力法于上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实验性牙齿移动动物模型,制备牙周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Osx牙周膜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对照组,Osx呈弱阳性均匀表达.加力后,Osx着色强度和分布发生一定改变.时间上,加力4h后张力区和压力区牙周膜Osx表达即明显增强(P<0.01),并逐渐增高至加力5d,双侧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分布上,张力区靠近牙骨质和牙槽骨表面及压力区靠近牙骨质表面的牙周膜逐渐呈现强阳性表达,而在发生明显骨吸收牙槽骨侧无明显着色;自加力3d起,张力区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压力区.结论机械力作用下,Osx表达变化具有一定时空规律性,与牙周组织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相一致.Osx可能参与了体内正畸牙周组织骨改建过程,发挥其成骨调控作用.

  • 标签: Osterix(Osx) 正畸 骨改建 牙周膜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冠状CT为基础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收治创伤所致颞下颌关节强直84例(124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扫描,关节区冠状重建,据此提出创伤性关节强直4型分类,即A1~A4型。根据分类进行相应治疗。A1型,纤维组织松解髁突切除+肋骨移植+颞肌筋膜瓣修复;A2和A3型,切除外侧融合骨球,保留内侧髁突和关节盘+颞肌瓣咬肌瓣外侧间隙填塞(外侧成形术),如果内侧髁突残余较小不能负重,骨球切除后用肋骨移植+颞肌瓣咬肌瓣修复;A4型,切除全部骨球,肋骨移植关节置换+颞肌瓣咬肌瓣修复。对治疗结果进行CT和临床随访评价。结果:84例124侧创伤性关节强直中,A1型14侧,占11.3%;A2型43侧,占34.7%;A3型46侧,占37.1%;A4型21侧,占16.9%。其中部分A1型,全部A2和A3型有内侧移位髁突残余,占75%(93/124)。根据分类采用治疗方式包括外侧成形术82侧,占66.1%;肋骨移植重建33侧,占26.6%;其他9侧,占7.3%。48例68侧关节强直术后随访10个月~4a,占57%。其中,48侧行外侧成形术关节中有7侧复发,占14.6%;17侧行肋骨移植关节中有4侧复发,占23.5%。结论:基于冠状CT关节强直新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外侧成形术+颞肌瓣修复是治疗A2和部分A3型关节强直(内侧有足够承重髁突和关节盘残余)理想方法,肋骨移植+颞肌瓣修复治疗完全骨性强直效果良好。

  • 标签: 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分类 治疗
  • 简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发生密切相关,是口腔医学研究领域重要课题之一。临床上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主要有白斑和红斑,1979年WHO口腔癌前病变临床分类还包括与倒吸烟相关角化症。与上述癌前病变相关还有一组所谓癌前状态,如扁平苔藓等。众所

  • 标签: 口腔癌 口腔黏膜癌 上皮性先驱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Dlx2(distal-lesshomeobox2)基因过表达对体外培养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向成骨方向分化影响。方法:构建Dlx2过表达反转录病毒载体,测序验证。体外病毒转染MC3T3-E1后,嘌呤霉素行抗性筛选稳定细胞株,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细胞Dlx2表达。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Dlx2过表达对部分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Msx2)表达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Dlx2过表达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影响。采用SAS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Dlx2过表达反转录病毒载体,测序正确。体外转染后筛选出Dlx2稳定高表达细胞株MC3T3-E1-Dlx2,其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成骨诱导过程,MC3T3-E1-Dlx2细胞ALP值第4、7、14d均高于对照组细胞,茜素红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染色深。Dlx2过表达成骨诱导早期能显著促进ALP和Msx2表达(P〈0.05),晚期则上调OCN表达(P〈0.05),而Runx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lx2过表达上调ALP、OCN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 标签: Dlx2基因 成骨分化 MC3T3-E1细胞系 同源盒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