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残胃癌是指行远端胃切除术后5午以上发生于残胃的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相比,残胃癌患者中未分化癌比例更高,发现时侵犯浆膜、血管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也更高,因此预后更差。残胃癌的发病与胃十二指肠反流和胃泌素水平降低有关。不同的吻合方式、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感染都是残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外科手术是残胃癌的传统治疗方式,残胃切除应包括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或胃空肠吻合口及吻合口周围10cm的空肠、空肠系膜,并根据初次手术所造成的解剖改变相应地改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残胃癌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侵犯深度不超过SMl的早期残胃癌,内镜下切除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

  • 标签: 残胃癌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地威胁广大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作者研读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致病病毒的检测方法、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进展做出综述,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一直以来其发病机制并未明确,存在较多的假说和争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垂体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得到了一些统一和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垂体瘤发病机制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 标签: 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cord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SCII)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脊柱外科发生的6例SCII临床资料,年龄56~78(63±3.5)岁,6例均于术后2h内出现SCII,收集资料并对病史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客观分析。结果6例脊髓减压术后1~2h脊髓功能呈进行性丧失,发生SCII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甲泼尼松龙、脱水、营养神经类药物使用后脊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4~24天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好发于中老年颈胸段,损伤程度可能与脊髓生理解剖特点、脊髓压迫程度、范围、时间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相关。其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缺一不可。SCII发生后甲泼尼松龙的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疾病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扶绥县肿瘤防治研究所登记处肿瘤登记资料,分别计算肝癌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世界标化率。结果扶绥县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为67.26/10万,中国标化率45.93/10万,世界标化率60.74/10万。结论扶绥县肝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发病率 趋势分析 扶绥县
  • 简介: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乳腺与甲状腺均受下丘脑-垂体轴调控。临床上甲状腺癌合并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常见,两者存在某种关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腺肿瘤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甲状腺激素 钠碘转运体
  • 简介: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growthresponsegene-1,Egr-1)自从被发现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关系后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Egr-1能够被射线诱导而被激活,可以使其下游基因表达增加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和转移,还与肺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并发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简要综述了Egr-1的功能特点,以及Egr-1在肺恶性肿瘤的发病、治疗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EGR-1 肺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纤维化
  • 简介: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的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序列一致。结论:16srDNA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 标签: 小鼠 病原菌 16s RDNA 多聚酶链反应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种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术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越来越普及,而关节感染则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的并发症。尽管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室无菌条件的改善,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在逐渐下降,现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为1.7%,在初次膝关节中为2.5%[1]。然而在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关节感染的数量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健康负担,因此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了给人工关节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br〉细菌学的依据,现对近年我国学者在国内发表的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归纳和分析,以了解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原菌谱,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关节 置换 感染 微生物 抗生素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uhrasound-guidedvacuum-assistedbiopsy,UGVAB)系统对具有适应证的乳腺多发病灶和单发病灶诊断性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345例乳腺小病灶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通过UGVAB系统连接旋切刀穿刺到超声定位病变,尽可能完全切除病变。术后对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进行随访和超声检查。结果大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较好的顺应性。多灶性病变组不适症状发生率(18/157)高于单发病灶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病灶均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多灶性病变组中癌或ADH的发生率(14/157)高于单发病灶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灶性病变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良性病变残留率均高于单发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并发症的良性肿瘤患者均不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良性病变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复查中无假阴性。结论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对具有适应证的乳腺多灶性病变进行诊断眭切除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多发性病变 真空辅助活检 超声引导 诊断 乳腺肿瘤
  • 简介:在平时工作中,经常有媒体记者或者是临床、科研方面的专家跟我们咨询、索要癌症发病相关数据,当我们告诉他们目前最新的数据是2012年甚或更早的数据时,大家都疑惑不解,接下来便会问道,这都2014年年底了,怎么最新的数据才是2012年的?

  • 标签: 发病数 癌症 媒体记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183例,分析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82例,发生率为44.81%;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3株,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3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3株;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59%和85.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4.61%和76.92%.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91%和81.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00%.肺部感染组CD3^+、CD4^+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且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 标签: 肺癌 化疗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免疫功能
  • 简介:据《医师报》报道: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的Ravdin在近日举行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指出,2003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下降了7%.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数字。Ravdin认为.间接的证据表明乳腺癌发生率的下降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replaccmenttherapy,HRT)的使用减少有关。

  • 标签: 女性乳腺癌 激素替代疗法 癌发病率 美国 肿瘤中心 发生率
  •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54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其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6例.放疗总剂量在60~72GY/22~24F/每周4~5次,其毒性作用用血液学、生化试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进行评估.观察有无放射性肠炎症状,监测血细胞.每3月复查MR或CT1次,二年后每6月复查MR或CT1次.结果:迄2000年12月25日止共随访54例,随访到53例(98.1%),失访1例(1.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个月(3~30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订标准,完全缓解5例,占9.3%;部分缓解27例,占50.0%.稳定15例,占27.8%;进展6例占11.1%.有效率为59.3%.一年生存率61.1%(33/54),症状缓解率92.6%(50/54).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约为5.6%.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降低与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局部控制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直肠癌 术后复发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有研究提示质子泵抑制剂(PPIs)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关,长期使用PPIs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本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PPIs的使用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广泛检索2009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有关PPIs与结直肠癌研究的相关文献.所有人选文献均进行发表偏倚和异质性分析.合并OR值使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的95%置信区间.结果共有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了超过10万名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明显(P<0.01),因此采用随机效用模型.结果表明PPIs的使用与结直肠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OR=1.19;95%CI:0.90-1.57).结论短期内常规剂量使用PPIs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并不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指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ErbB1/HER1,ErbB2/HER2、ErbB3/HER3和ErbB4/HER4。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表皮生长因子激活信号转导途径,包括PI3K/AKT、RAS/RK和JAK/STAT通路,从而抑制细胞死亡。EGFR的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加剧了肝癌的侵袭性,靶向抑制EGFR可降低癌细胞的侵袭性,治疗肝癌。作者阐述了EGF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靶向治疗相关的研究与进展。

  • 标签: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肝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信号转导 发病机制
  • 简介:垂体瘤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第3位,因其细胞增殖及内分泌特性而表现出各种的生物学行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垂体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垂体瘤的发生、生长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对信号转导通路特殊靶点的干预可能为垂体瘤提供新的治疗机会。本文重点综述了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与垂体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方面的进展。

  • 标签: 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MT-3基因甲基化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手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且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10例病例,分别对选取的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转移淋巴结标本蜡块进行常规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提取DNA并扩增DNA样本。应用重亚硫酸钠处理限制性内切图谱分析MT-3甲基化情况,统计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MT-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的食管组织,并且在中分化和高分化的食管癌组织中MT-3呈现较明显的高表达,而低分化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不明显。出现MT-3基因甲基化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多于未出现MT-3基因甲基化的患者,并且出现MT-3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时间和2年生存率均较未出现甲基化的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3基因的表达程度和甲基化程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密切相关,有望将其作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MT-3基因 甲基化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 简介:目的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用药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从乳腺癌的整体和分子亚型角度对上述关系进行探讨。患者和方法研究自1980年开始,对84602位起初没有罹患癌症的绝经妇女进行观察,持续至2008年6月,并以两年一次的调查问卷形式前瞻性地采集了镇痛药物用药情况、生育史以及其他相关生活方式信息。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绝经后妇女 用药情况 阿司匹林 癌发病率
  • 简介:结肠造口术是腹外科中经常施行的一种传统术式,适用于急性结肠梗阻、左侧结肠广泛损伤、炎症穿孔、直肠癌根治切除等手术。但此术式如处置不当,会引发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诸多并发症中,较严重且多见的是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而致瘘口回缩。

  • 标签: 结肠造瘘口 血运障碍 肠管 原因分 急性结肠梗阻 传统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