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一、概要斜拉吊桥的形式虽然很早就有,但近十五年才推广应用。因在十八世纪初期,有几座这种形式的桥垮了,法国科学家Navier调查了这些事故的原因,得出了悬索吊桥的形式较为理想的结论,因此斜拉吊桥的形式就被人们遗忘了。1938年德国的F.Dischinger对斜拉吊桥开始作新的研究,1949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这对德国及世界都有所触动。斜拉吊桥能很快的发展是由于以下的原

  • 标签: 发展概况 吊桥近年来 斜拉吊桥
  • 简介:提出一种新的斜拉桥型,使用填充混凝土的钢管和钢筋混凝土桥面组合作斜拉桥的主梁,在桥的不同位置钢管中混凝土可以有不同的填充方式,以适应斜拉桥主梁的受力特点.通过对设计的一座900m中的斜拉桥的分析与试验确定这种新结构是可行的和具有竞争力的,并提出设想的施工架设方案.

  • 标签: 钢管加劲梁 设计 斜拉桥 钢管混凝土 主梁 静力分析
  • 简介:沌口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100+275+760+275+100)m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斜拉桥。针对该桥车道数较多、通行重载货车比例高的特点,提出整幅式P-K断面钢箱梁、双层钢桁梁以及分幅式钢箱梁3种加劲梁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方案静动力性能,综合考虑各方案静动力性能、景观效果、造价等,确定该桥选用整幅式P-K断面钢箱梁方案。该方案钢箱梁由2个流线型扁平边箱、箱间顶板及横隔板组成,宽46.0m,中心线处梁高4.0m,横隔板采用整体式(标准间距3.0m);剪力滞和横向偏载效应导致的截面应力不均匀及局部应力增大,通过分段调整钢箱梁板厚以及加强局部构造,使钢箱梁应力在容许范围内;针对大重载的特点,采用了疲劳细节等级较高的构造细节,加强了桥面板与加劲肋的焊缝设计,提高了钢箱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强度。

  • 标签: 斜拉桥 宽梁 重载货车 加劲梁方案 整幅式P-K钢箱梁 剪力滞
  • 简介:为了解钢箱梁加劲板局部振动的特性以及结构与材料参数对其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导结构设计,以常见的钢箱梁梯形肋加劲板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二次开发,建立有限元模型(母板、横隔板与梯形肋的各个板件均用Shell63单元模拟,铺装层采用8节点实体板单元模拟),计算其基本动力特性,分析梯形肋的数量及厚度、横隔板数量、母板厚度、铺装层厚度等设计参数对加劲板自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劲板的2阶自振频率相比于1阶显著提高,之后阶次的增幅相对平缓,且四边固支的自振频率大于四边简支的自振频率,设计时加劲板的基频与高阶频率应分开考虑,且无需详细考虑每一阶高阶振动;合理确定梯形肋与横隔板的位置比增加数量更能有效提高相应的自振频率;母板、梯形肋与铺装层厚度的变化对自振频率的影响不明显,建议在设计规范的范围内取较低值。

  • 标签: 钢箱梁 梯形肋加劲板 动力性能 自振频率 设计参数 有限元法
  • 简介: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采用无竖杆的主桁斜边桁的空间桁架形式,其节点构造及受力复杂,为r解该新型节点板处结构的局部受力,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主桥第2联有代表性的典型节点(E20)进行局部应力分析,并探讨局部模型边界处理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荷载组合仅考虑主力组合情况下,与节点E20相连的各构件的VonMises应力较大,但未超过Q370qE钢材屈服强度的要求,结构强度满足安全需要;仅以整体分析得到的变形或内力作为局部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局部受力分析,所得结果与利用圣维南原理计算得到的结果有较大偏差;应当严格按照圣维南原理的要求进行局部边界条件施加才能得到合理的结论。

  • 标签: 公路铁路两用桥 空间桁架 节点 局部应力分析
  • 简介:东北新干线八户至新青森间的内丸山线桥(Sannai—MaruyamaViaductBridge)距新青森车站约2km,位于日本规模最大的绳文村落古迹内丸山古迹附近,横跨国道7号青森环线及冲馆川,是一座主150m的4连续PC低塔斜拉桥。该桥是日本最大径的新于线桥梁,设计荷载为P-17荷载和N-16荷载、复线。

  • 标签: 跨线桥 新干线 日本 东北 设计荷载 低塔斜拉桥
  • 简介: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初步设计为(230+2×800+358)m塔四悬索桥,中塔采用混凝土A形塔。为得到塔四悬索桥合理的支撑体系方案,优化结构性能并降低设计难度,以该桥单层分离式钢箱梁方案为背景,提出5种中塔支撑体系方案、4种边塔支撑体系方案,采用BNLAS软件建立主桥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主缆抗滑安全系数、支座反力、塔侧吊索内力、主梁应力、桥塔应力。结果表明:中塔、分离式钢箱梁采用四连续体系,在中塔横梁上纵向设置1排支座、横向间距40.5m设置2个支座,在边塔横梁上纵向设置1排支座、横向间距30.9m设置3个支座时的结构受力性能最优。

  • 标签: 悬索桥 分离式钢箱梁 桥塔 支撑体系 方案比选 设计参数
  • 简介:孟庙至平顶山铁路311国道特大桥主桥为(32+100+32)m钢管混凝土拱加劲连续梁桥,平面位于R=1600m的曲线上。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双纵箱梁结构,纵梁间桥面结构采用纵、横梁体系格子梁,纵梁为单箱单室截面,沿纵向等宽、变高度;在100m主跨上方,对应于双纵梁设2道变高度钢管混凝土拱肋加劲,2道拱肋间采用空心钢管组成的3道横撑实现横向连接,每道拱肋由2根钢管组成,拱肋钢管及实腹段内填筑C50微膨胀混凝土;每道拱肋下设13组吊杆,每组吊杆的纵向间距为6m。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动力特性分析,采用ANSYS建立拱脚处空间实体模型对拱脚处局部应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各项静、动力特性均满足要求。

  • 标签: 铁路桥 钢管混凝土拱 加劲连续梁 静力特性 动力特性 曲线
  • 简介:杭瑞高速岳阳洞庭湖大桥为(1480+453.6)m双塔双钢桁梁悬索桥,主梁为采用了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的板桁结合型钢桁加劲梁,钢-STC轻型组合桥面支承体系由横向桁架支承及桥面纵、横梁支承组成。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梁节段有限元模型,针对组合桥面支承体系,从横向桁架结构形式、桥面纵横梁体系及其结构尺寸等方面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带竖腹杆的横向桁架结构形式在桥面刚度、构件应力水平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多横梁体系桥面刚度大,桥面构件应力水平低,适用于钢-STC轻型组合桥面。洞庭湖大桥板桁结合加劲梁钢-STC组合桥面支承体系采用带竖腹杆的横向桁架,纵横梁支承体系采用在横向桁架竖腹杆位置设置边纵梁、次横梁间距2.8m的多横梁体系,能够很好地兼顾结构刚度、应力水平及钢材用量。

  • 标签: 悬索桥 板桁结合加劲梁 正交异性钢桥面 钢-STC轻型组合桥面 支承体系 横向桁架
  • 简介:在强地震设防区或桥梁承受铁路荷载且地质条件良好时,钢桁架拱桥是理想的大跨度桥梁选择方案.以朝天门大桥和大宁河大桥为背景,从边界条件、初始状态、荷载要素等几个关键影响参数着手,对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参数研究,指出活载的布置形式、侧向风荷载及不同的约束条件对钢桁架拱桥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大跨度桥梁 钢桁架拱桥 极限承载力 Arch Span Long
  • 简介:大跨度下承式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桥容易出现病害,以某下承式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桥为例,在分析该桥病害因为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高强精轧螺纹钢对预应力竖杆加固的方案.加固后的检测及运营效果表明,该加固疗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并具有施工效率高、造价低等特点.

  • 标签: 大跨度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 桥梁加固技术 PRESTRESSED Concrete Span
  • 简介:黄冈长江大桥是武冈城际铁路及黄鄂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集城际、铁路、公路位为一体的过江通道。黄冈长江大桥全长4008m,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钢梁总长为1215m,2个桥塔高达193.5m,工程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 标签: 长江大桥 钢梁 合龙 主跨 控制工程 高速公路
  • 简介:星浦海岸通线桥(Hoshigaura-KaigandoriBridge)是JR根室主线新大乐毛至新富士间高架铁路线上修建的桥梁,是一座主梁为PC结构、拱肋为RC结构、竖直杆件为钢结构的复合PC系杆拱桥,是日本同类型桥梁中最大径的铁路桥(见图1)。

  • 标签: 跨线桥 海岸 日本 PC结构 RC结构 系杆拱桥
  • 简介:仰拱是隧道衬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仰拱能提高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往研究主要通过塑性区范围、应力、位移大小分析仰拱所起的作用;本文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比分析了各种工况下仰拱对大扁平隧道结构安全系数大小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标签: 隧道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仰拱
  • 简介:超长联大连续梁桥体系及受力状况比较复杂,合理的合龙顺序对桥梁的施工控制非常重要。为得到该类桥梁合理的合龙顺序,以内蒙古某一联13100m连续梁桥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计算3种不同合龙顺序方案下主梁的上下缘应力、主梁的竖向位移及支座纵向位移,以此为主要控制目标确定该桥合理的合龙方案为部分奇数合龙→相邻T构小合龙→半桥大合龙→全桥中合龙。根据此方案顺利地完成了该桥的施工控制,得到了合理的成桥应力和线形状态。

  • 标签: 超长联 大跨连续梁桥 合龙顺序 应力 线形 有限元法
  • 简介:2013年12月16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加劲梁最后一个合龙口在江中桥塔附近实现合龙(见图1),为大桥明年通车奠定了基础。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自全面开工至主合龙仅用了约2年8个月的时间。

  • 标签: 长江大桥 合龙 主跨 鹦鹉 武汉 加劲梁
  • 简介:龙山连拱隧道是为适应芜湖经济的快速增长,贯通芜湖经济开发区凤鸣湖大道而修建的城市6车道双连拱隧道。龙山双连拱隧道最大埋深13m,是目前国内建成的跨度最大、埋深最小的6车道双连拱隧道。本文介绍该隧道的设计及配合现场施工一些体会,希望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 标签: 6车道连拱 浅埋 大跨 设计 施工
  • 简介:树脂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拉挤型材具有强度高、变形率低、热变形温度高、吸水率低、保温隔热系数低、耐腐蚀性强、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用该材料设计、建造的桥梁结构实例在国外已有少量研究.希腊佩特雷大学开发的复合材料桥跨度为11.6m,采用复合材料拉挤成型管材和刚节点组成的维空间桁架结构;位于瑞士的彭特雷西纳桥为2×12.5m的复合材料平面桁架桥.2座桥的设计中均通过桁架结构形式使复合材料的轻质高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较传统混凝土桥、钢桥,复合材料桁架桥造价较低,施工便捷,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拉挤型材 空间桁架结构 桥梁结构 桁架桥 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