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旅顺博物馆馆藏的西晋元康六年(公元296)《诸佛要集经》残卷,已被确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明确纪年的汉文佛经。这一成果得益于旅顺博物馆与日本龙谷大学的一项合作。两国的文博专家认为,流传至今的古代佛经经卷,虽然有少数署有确切年代,但未发现早于公元296年的经卷。

  • 标签: 汉文佛经 纪年 旅顺博物馆 经卷 残卷 馆藏
  • 简介:有关《古事记》特殊文体成因的探讨,始终是日本上代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汉文佛经因而成为解决这一悬案的必读文献,佛典特有的措辞与句法格外引人注目;在趋之若鹜的研究氛围中,理性地确立汉文佛经语体判断标准愈显重要。为此,本文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为尔后展开的系统性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撑。

  • 标签: 古事记 汉文佛经 语体判断标准 和习问题研究
  • 简介:黑水城文献中的俗字反映了宋元时期在西北地区特别是黑水城地区的俗字使用、书写情况.本文以《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中收录的35件佛经文献为研究对象,在重新界定俗字的基础上,利用考证俗字的-般方法,考证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90个俗字,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用图表形式全部展示.

  • 标签: 英藏黑水城文献 俗字 佛经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以下三个论点:1、日本汉文训读从佛经汉译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形成。2、日本汉文训读很可能受古代朝鲜半岛新罗同样方式的影响。而同样阅读方式在契丹或维吾尔等中国近邻阿尔泰语系民族中也可以找到。因中国北方自古以来长期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的统治,结果当今中国北方方言即所谓普通话当中也有类似训读的现象。要之,此乃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3、在日韩两国,由汉文训读所形成的语言观扩大到各自的世界观,其中既有同又有异,于焉产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世界观互相冲突。

  • 标签: 东亚 汉文 训读 语言观 世界观
  • 简介:中古汉语时期的汉译佛经存在大量浅近的口语,这些新词新义值得重视.本文对佛经中的"镟、镟师"、"报"、"功夫"、"摸"、"摸贸"、"筋斗"、"机"、"尔所"、"风法"、"税"作了考释.

  • 标签: 中古汉语 佛经 口语 词义 词汇
  • 简介:【摘要】本文就佛经中两个词语聊作考释,以补《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中的疏漏。失韪之处。望方家指正。文中例皆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并按册、页、栏排列。

  • 标签: 佛经词语 词语札记
  • 简介:佛教学说对于现代心灵治疗有很多启示。本文尝试整理中国文人士大夫阅读佛经的部分史实,指出佛经在阅读疗法中的历史和实践,希望有助于阅读疗法本土化的研究。

  • 标签: 阅读疗法 佛经 佛教 心灵治疗
  • 简介:<正>敦煌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最早落脚点,也是我国最早从事佛经翻译的地区之一。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至宋代前期藏经洞封闭的八、九个世纪里,敦煌的佛教信仰,历久而不衰。敦煌的写经事业,亦始自晋代,扩于六朝,盛于隋唐,终于五代宋初,历时六、七个世纪之久。敦煌藏经洞遗书,以佛经文献为最丰富,敦煌遗书,严格地说,亦可以称之谓佛经遗书。现就敦煌佛经的某些问题,作初步的考察和探索。

  • 标签: 敦煌佛经 敦煌写经 佛经翻译 敦煌遗书 敦煌文献 波罗密多
  • 简介:传世佛经中的不少词语费解,我们主要想通过敦煌佛经卷子,对佛经的一些字词正俗及词语来源等,做一些考辨。

  • 标签: 佛经 字词 词语来源
  • 简介:中国历代的译经大师,不但将汗牛充栋的印度佛教经典陆续译成汉文,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而且在译经过程中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翻译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只是散见于各个时期所出经论的序文跋语里,但大多简明扼要,论点鲜明,切合实用,达到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汉文“翻译”一词即出于译经大师之言。赞宁《宋高僧传》释“翻”云:“如翻

  • 标签: 佛经翻译 译经 佛教经典 经论 僧传 译人
  • 简介:以往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七年),但现在学界与教界大都同意应提早一点,在纪元前两年,也就是汉元寿元年。其时有大月氏王的使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典),但究为何经,已失传无闻。上一世纪末,中国佛教界在1998年隆重纪念了佛教入华二千年,就是以此为据的。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依据《开元释教录》

  • 标签: 佛教 佛经 写本 佛法 竺法护 寺庙
  • 简介:佛经文献训诂中并不仅有词义训释的问题。在读佛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弄懂一个句子里的每个词之后,对整个句子究竟说了些什么仍不清楚。要把句义弄明白,进一步达到把篇章弄明白的目的,传统方法固然不可或缺,但仍嫌不够,还要引进新的方法。本文提出来的是系统对勘的方法和语用学的方法。

  • 标签: 佛经 训诂 句义 对勘 语用学
  • 简介:在古城西安,二千多年前,佛教的春风刚刚沐浴了这里的黄土地。那些先觉的高人,就开始走上了传法的道路。

  • 标签: 西安 佛经 黄土地 佛教
  • 简介:与日本辛岛静志教授讨论了《道行般若经》中的三个词语:自然,本指自性、本性、真性,但这些本无,所以就引申为无自性、无本性、无性以至于无有;恍忽,虚幻不实;佛种,生佛果之种子。

  • 标签: 自然 恍忽 佛种
  • 简介:佛经中“存在”有“活着”、“想念”义。“异分”指性质不同的事物。“片”.很小的事情。“出息”有“放债”、“出租”的意思。“无方”含相反二义:没有办法.办法很多。“差”可有分派的意思。“事缘”或“缘事”俗说事情。

  • 标签: 意思 佛经 事物 办法
  • 简介:《碛砂藏》本《众经撰杂譬喻经》卷二:“即勅吏往呼人蟒,遥见师子,径往住前,毒气吹师子即死,蛹烂消索,国致清宁。”(91/195/a/7)“蛹”字,《大正藏》本同(4/541/a/15)。

  • 标签: 字词 佛经 《碛砂藏》 《大正藏》 譬喻经
  • 简介: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国佛经翻译和古代《圣经》翻译的历史,总结了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对其中的直译现象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宗教翻译中直译现象占主导地位的本质并阐明了直译法在古代欧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原因。

  • 标签: 直译 意译 佛经翻译 圣经翻译
  • 简介:寒山诗深受佛经偈颂诸多启发,如善用佛经譬喻,援用佛典,以文为诗等,这是“寒山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作者特殊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赋予了其对世态万象的观察力度和理解深度,这种忧患身世亦影响其诗风之形成。

  • 标签: 寒山诗 佛经偈颂 寒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