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作家E·M·福斯特有一次说过他曾设想在《印度之旅》这部书的中部应该有一个“洞”,诗人西穆斯·希内认为在一首诗中也恰好如此,“它将在这些诗作中的中央敞开,以引导读者深入,超越。”当然,问题还在于怎样设置或形成这个“洞”,并对它进行怎样的理解。1991年3月,在北大的“中国现代诗的命运和前景”座谈会上,当人们对诗的当下处境纷纷表示忧虑时,我说到“我现在对‘晚年’感兴趣,想对它进行一些研究。”一些人笑了起来,大概是因为我所说的和会议主题不太协调吧,或是因为那时我才三十来岁,还远远没有到了谈论这类话题的时候。但我知道,这样一个“晚年”其实也就是福斯特和希内所设想的那种

  • 标签: 晚年 福斯特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中国现代诗 设想
  • 简介:这是一个文学革新的时代张英:你现在越来越重视故事的完整了,在以前的《古典爱情》、《四月三日下午》、《河边的错误》等小说中,作品中的故事都不是很完整。你现在这种选择是基于哪些考虑?余华:我现在的出发点是故事可以支撑作者把一本书写得更厚一点,这是很重要的。写短篇故事可能还不重要,中篇你就得考虑一下了,长篇对故事的要求就更重要了。因为短篇不考虑故事是由于它的阅读性质:非常快就读完了,作者也能够非常快地就写完了。作为一个长篇,作者需要不断地写下去,

  • 标签: 余华 文学作品 作家 写作方式 小说 中国文学
  • 简介:文学批评信息时代:阅读与仿制张炜在《读书》1994年第7期撰文说,现代小说艺术逐渐失去了一种永恒的力量,主要原因就是舍弃了悟想,不自觉地走入了繁琐的阅读和仿制。这是一个时代的命运,难以逃脱.他认为,对抗现代阅读的损害,只有“土地”.我们在放下书籍、特...

  • 标签: 批评信 文学批评 新历史主义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现代主义 文艺评论
  • 简介:竹内好理解的文学.恐怕不是我们中国学界一度从文学的自律性的意义上理解的文学,竹内好说鲁迅“通过与政治的对决而获得的文学的自觉”.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竹内好所说的“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同时.竹内好的“文学”是诉诸于伦理实践的.是一种作为机制的思想。这都会丰富我们对于文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竹内好看来,鲁迅的文学的自觉是与同心与挣扎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 标签: 文学与政治 自觉 竹内好 伦理实践 自律性 中国学
  • 简介:首先旗帜鲜明,我这里使用的“雌性文学”一词,是毫不含糊的贬义词。雌性文学不是指女作家搞的文学,女性化了的男作家写出的东西,往往更“雌性”。雌性文学也不是指专写或侧重于写女性的文学,用单一的“雌性视角”“雌性笔墨”写出了成群成堆的男人,往往更接近“雌性文学

  • 标签: 文学漫议
  • 简介:任何一个捧起这篇小说来认真阅读的人,他的接受系统都会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对小说所描写的国企MBO这件痛苦的事实做出反应,另一部分在小说艺术的层面上展开更多的疑难问题。“左翼文学”也好,“工人阶级的伤痕文学”也好,这些试图一锤定音的命名,

  • 标签: 左翼文学 小说艺术 伤痕文学 工人阶级 MBO
  • 简介:  宁夏属于大西北,以经济的眼光来衡量,大西北都属于中国的落后地区.所谓落后,当然是指现代化的程度落后.虽然我们现在说现代化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但落到实处,现代化最后还是化作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物质的数据.比如GDP,比如人均收入,甚至比如高速公路新修了多少公里.我们习惯于以进化理论来描述历史,按照进化的观点,人类社会总要迈向现代化的进程,而现代化之前的社会就被称作为前现代社会.……

  • 标签: 宁夏文学 文学意义
  • 简介:昆明市检察系统近日规定,法律行文要重视对事实与证据的记述以及对法律程序的准确记录,不得使用"丧心病狂"、"狗急跳墙"之类激烈的语词形容犯罪嫌疑人。对此,《南方周末》2002年7月25日发表的一篇《将"狗急跳墙"扫出法律文书》的文章(以下简称《扫出》)予以评论。犯罪嫌疑人无论其罪行多么令人发指,归根结底其还是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应享有该享有的

  • 标签: 法律文书 文学语言 法律工作者 犯罪嫌疑人 检察系统 法律程序
  • 简介:  经常有朋友问我,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有很多答案、却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记得网上曾经有过讨论,有人提出智慧含量的高低是它们的分水岭,有人说小说比故事更多地关注人的命运,还有人看到了两者叙述方式的不同……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 标签: 意味开掘 文学意味
  • 简介:《冲突的文学》:问与答南帆问你的新著《冲突的文学》①出版之后,不少读过的人表示了赞赏。听说还得了奖。你自己感觉如何?答我只能说,我花了不少心思写作这本书。我的愿望仅仅是,五年之后重读这本书时不至于脸红。五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我现在重新接触五年前别人...

  • 标签: “后现代” 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 前现代 文学史分期
  • 简介:<正>蒋子龙在1992年12月15日《辽宁日报》撰文指出,商业文化君临一切。一切都是市场商品,写作跟做买卖差不多。重要的是讲求实际,讲求交换,不再优雅,不再矜持,不再自爱自重。只剩下一种感受——对金钱的感受。文学失去了强有力的道德,正在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低劣便宜的购货券。他认为,“金钱万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文学精神的崩溃,再也无法保持与社会生活那种独立的有价值的联系。它的商品属性正扼杀文学不能缺少的创造的想象与灵光。文学不再需要用灵魂感悟灵魂,只需要跟金钱

  • 标签: 文学精神 文学批评 方方小说 商业文化 蒋子龙 社会生活
  • 简介:<正>□严家炎说:“异元批评”是文艺批评的百慕大三角严家炎在《文学自由谈》第3期著文说:文学批评上也有个百慕大三角,就是“异元批评”,本世纪以来在这里沉没了许多批评家。“异元批评”或称“跨元批评”,即在不同质不同元的文学作品之间硬用某元做固定不变的标准,这无异于买布论斤,量米用尺,会否定掉一批可能相当出色的作品。“五四”时郭沫若写了《残春》,是最早的

  • 标签: 异元批评 小说家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文学作品 意识流
  • 简介:  文学有了成绩,作家有了新作,作适当宣传评价,造造舆论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各种评奖遗珠之憾和埋没人才.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中国古典文论杰作《文心雕龙》,差点就被永远埋没了.……

  • 标签: 文学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