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画出时代前进的脚步有位女同学到皖北农村深入生活,回来画了张构图,表现一位农村老大娘背着一大捆柴禾吃力地走着,柴禾堆得象一座山压在大娘身上,给人以十分压抑的感觉。这位同学力图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对这位农村妇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她勤劳、质朴、任劳任怨,她生儿育女、茹苦含辛、默默无闻地劳动一生,但生活给与她的却是一付不胜其苦的重担。对此,这位同学是深有体会的,然而教员没有同意这个构图,理由是构思没有反映时代精神。事隔半年以后,这位同学前往福建闽南渔村进进毕业创作实习。闽南妇女出色的劳动热情,再次激发起她表现中国劳动妇女的强烈愿望。这回她画

  • 标签: 劳动热情 毕业创作 时代精神 皖北 福建闽南 铁匠铺
  • 简介:画家对物象的认识来源是多样的,首先依赖的是可视的自然形态,通过对象的个别特性在画家脑海的反映,形成个体独特的认识和感觉——艺术创作的前提,我以为,从社会生活中找感觉,从自然中找感觉,从中外大师作品里找感觉,从材料语言中找感觉是艺术创作的最佳途径。感觉是可变迁的,一个暑期有一个暑期的意识,随着思想,认识、鉴赏水平的转变,感觉也在变化,感觉的变化过程反映着高速艺术创作的心态的轨迹。

  • 标签: 艺术创作 随想 自然形态 社会生活 材料语言 鉴赏水平
  • 简介:我觉得创作并不需要刻意地“创作”什么,创作是一种非常自我的东西.把自己真心感受到的东西“艺术地”表达出来就行了。对于我来说,“艺术性”包含这样两种东西:美与理性。自己的情感意欲通过合理的结构,有内在联系地表现出来,当然是需要训练,需要技巧的。结构分析的思维过程要伴随着不断动手的实践过程。

  • 标签: 中国油画 作品 艺术创作 艺术性 实践过程 艺术境界
  • 简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茅盾文学创作成功的经验是:注重作家的政治修养和生活修养,强调作家的灵感和写作技巧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 标签: 茅盾 创作理论 创作成就 社会生活 灵感 技巧
  • 简介:文学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创作主体意识的现代化。鲁迅处在中国文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激变期,之所以能够成为创建现代型文学的主将,并精心营造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经典,关键在于鲁迅敏锐地感应着世界文学发展之潮流和我国文学演变之趋向,敢于直面“风雨如磐阉故园”的严峻现实与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在中西文化的剧烈冲突中以严于解剖的自觉转换精神首当其冲地实现自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以适应救国救民与文艺变革的需要。“人文现象总是与意识相联系”,“人类行为就是由经过其意识之中的不同因素组织而成

  • 标签: 鲁迅 创作主体 中国文学 文学现代化 文学演变 世界文学
  • 简介: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上一位很有特色的东北籍作家,还是一位满族作家。以往的一些研究文章,往往对端木蕻良的作品和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特质重视不够,认为他的作品在题材、人物、艺术风格和对时代生活的表现方面,都和汉族作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他的创作中蕴涵着满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作为一个满族作家,他对辽宁现代文学史的构建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满族 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辽宁 作家 文化生态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女性创作在一段"仓促"的时间里,在一个逼仄的小岛内这番"异军突起",实在可视为奇谲.而长时间却难以获得命名,显而易见的,其间隐藏着多重话语霸权的排挤和"压制".根本上说,女性主体对于政治霸权与文化霸权及其男权话语"结盟",并衍化为无所不在的"权力""压迫"的质疑,正未有穷期;同样,台湾50年代女性创作远不是男性主导的文学史的陪衬,而在事实上开创了女性文学的新风,并如何继续引领新的创作向度,也正未有穷期.

  • 标签: 多重语语霸权 女性文学 台湾50年代女性创作 生态追思
  • 简介:<正>近三年来,我和邓澍一起设计和制作了《人民日报》礼堂门厅的陶版壁画《百花齐放》(8米×4米,和以苗族风俗为题材的壁画《清水江畔》(12米×2米),目前,正在进行北京图书馆贵宾室的《丝路情》的创作。其中,两幅高温陶版壁画是接受的任务;《清水江畔》并不是什么单位的委托,只是因为想画,并作为一次研究而进行的,它是用油画材料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或者由于兴致的驱使,或者是由于任务本身的逼迫,曾做过多方面的探讨,花了很大的精力,自然也涉及了诸如壁画与建筑、壁

  • 标签: 壁画创作 题材 清水江 油画材料 苗族 图书馆
  • 简介:我学习隶书数十年了,最后写成了现在的样子。有人称之为「草隶」,有人称之为「隶草」,是说我的隶书以汉隶为本,掺入汉简和行草书,具有新意。不少评论者在国内外的一些专业报刊上著文,肯定了我的探索。我是怎样形成这种风格的?我并非起步于先行的设定,而是在传统中游泳碰撞,受着创新愿望的驱使,逐步看到朦胧的路,一步步追索到的。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书法艺术只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有一点明显异于前人之处

  • 标签: 隶书 创作道路 行草书 封龙山 书法艺术 居延汉简
  • 简介:散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而又成就卓著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优秀作品,至今依然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但直到宋代.罗大经才从文体分类的角度提出了“散文”这个概念.在他所著的《鹤林玉露·文章有体》中记杨东山论文曰:“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不过,这里所说的“散文”,只是指与韵文(诗骚)或骈文相对而言的散行文字,即所有不受韵律的规定限制,不重排偶,行文比较自由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散文概念并不完全相同.真正把“散文”从古代“文章”的概念中划分出来,成为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等并举的文学样式,还是“五四”以后的事情.六十年代以后,散文的概念又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者,包括了报告文学、通讯、杂文、小品以及“四史”(即厂史、乡史、村史、家史的统称)等;狭义者,则专指那些以记写作者的经历、见闻、感受为主的形式活泼、优美精悍的文学作品.于是,有人就据此将散文分成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也有人认为议论散文已被杂文取代,主张只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两大类.然而,这种单凭表达方式对散文进行分类的方法过于笼统,给初学者带来诸多不便.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贾平凹从美文的角度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张瑞锋、庞培、于坚等人则以更加宽松、自由的态?

  • 标签: 记叙散文 抒情散文 文学作品 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 鲁迅
  • 简介:<正>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父亲李道河曾任清政府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芬是巴金的“第一个先生”,除教读古诗词外,还教导他“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巴

  • 标签: 巴金 作家 作品 《灭亡》 中篇小说 散文家
  • 简介:《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描写香菱拜薛宝钗和林黛玉等人为师,学习写诗.林黛玉推荐了些名作,叫她熟读,并以“月”为题要她试作一首诗.香菱接连写了二首,众人都说不好.后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大家都赞其新巧且有意趣.

  • 标签: 弗洛伊德 眼快动睡眠 作家 麦格雷戈 《红楼梦》 白日梦
  • 简介:从某种角度说,占有就是势力。在古代欧亚大陆,工匠、画工等依靠身份高贵的人提供创作环境、设备,甚至内容与美感标准。工匠是附属身份,所谓创作只能在贵族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据此,有人便推断古代工匠只不过从事奴役的工作,毫无自主动手的自由。我认为这个看法不够全面。

  • 标签: 创作环境 欧亚大陆 工匠 古代 设备
  • 简介:莆田自古以来有“雕刻之乡”之誉,其木雕艺术历史悠久,经过几代艺人的兢兢业业,不断给这棵古树注入新的养料,使它持续着旺盛的生机。莆田传统木雕历来以精雕细刻见长,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享有盛誉。但由于条件限制,以前大多数艺人无法获得正规基础训练的机会,而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授艺方式,难于博采众收,大大影响了莆田木雕在质的方面的突破速度。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艺人们逐步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从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后,许多立志从艺雕刻事业的年轻人考进艺术院校

  • 标签: 创作随想 木雕创作
  • 简介:<正>当前,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但质量亟待提高。要想提高质量,不仅要重视深入生活,而且还要重视读书。宋朝学者刘彝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同等重要。为什么要读万卷书呢?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一语道破了读书与创作的密切关系。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家,无不是认真读书的。司马迁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文学家。他“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岁开始漫游考查,当了太史令后,为了完成先父司马谈的未竟之业——撰写《史记》的任务,

  • 标签: 文艺创作 读书 提高质量 语法修辞 文学家 司马迁
  • 简介:《选择》创作谈黄净伟我曾经两次用飞机拍沈阳。一次是八十年代初,一次是九十年代末,两次拍摄方式几近相适,但拍出的画面却不大相同。第一次是西高东低,第二次正相反,是东高西低。沈阳是中国工业重镇。沈阳城的西部被沈阳人习惯称为“铁西”。铁西是工业区,工厂密集...

  • 标签: 《选择》 人格力量 经济转型期 计划经济 西高东低 生态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