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脐静脉置管术在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疗效。方法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脐静脉置管术的36例早产儿与同期未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3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观察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静脉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及不良并发症。结果两组在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静脉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在不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脐静脉置管术能解决生后短期内抢救治疗及早期静脉输液,在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值得早期推广应用。

  • 标签: 脐静脉置管术 外周静脉留置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间歇性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过袋鼠式护理分为袋鼠式护理(KMC)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率(院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率、达到全量喂养日龄、总用氧时间、住院费用和天数的差异。另外,比较两组患儿出生14天后死亡率和放弃救治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5名患儿。除去出生14天后死亡3例,放弃救治10例,KMC组25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儿院感率、抗生素使用天数、NEC、ROP、IVH、PVL、BPD的发生率,以及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达到全量喂养日龄、总用氧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出生14天后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14天后对照组家属放弃救治率明显高于KMC组(P<0.05)。结论实施间歇性袋鼠式护理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安全的,不会增加院感发生,且能降低患儿住院期间放弃救治率。间歇性袋鼠式护理是否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还需研究验证。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总结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对58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应用中心静脉管PICC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58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全部置管成功,留置中心静脉管时间最长的为54d,最短时间为4d,平均留置时间为28.4d;置管期间2例发生脱管,阻塞5例,静脉炎4例,3例发生穿刺点渗血。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得用于早产儿的静脉营养与给药,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早产儿痛苦,为其提供安全静脉通路。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 PICC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监测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心脏外科手术的83例早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均为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均在出生后40 d内实施左后外侧切口,经第3肋间进入胸腔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前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监测手术前后血压、脉压差变化,以反映肺充血程度和体循环供血情况。结果8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随访显示导管全部闭合。术前平均脉压差(37.1±6.8)mmHg,术后平均脉压差降至(24.3±8.6)mmHg(P<0.05)。术前左心房和主动脉根部比值为(1.4±0.4),术后降为(1.0±0.2)(P<0.01)。术前肺动脉高压比例为27.1%,术后降为7.2%(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22±2.81)d。77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出院,5例患儿自动退院,1例患儿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败血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DA伴发临床症状者,尤其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脉压差、左心房和主动脉根部直径比值、肺动脉压力的监测对极低出生体重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围术期监测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治疗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上肢贵要静脉与下肢大隐静脉穿刺留置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异位率。方法各选取6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上肢贵要静脉和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并对其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下肢大隐静脉置入PICC的异位率为0,选用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的异位率为9.23%。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使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的成功率要明显优于上肢贵要静脉。

  • 标签: 上肢贵要静脉 下肢大隐静脉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中心静脉 异位率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严格禁食与胃肠减压,充分的营养支持,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合理耐心的喂养,缓慢加奶,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措施。经过50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治愈出院。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日在我院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每组17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FiO2,PaCO2指标P<0.05,观察组并发症、死亡情况、住院时间、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红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中选取68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红霉素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出生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79例纳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0)接受常规出院准备,试验组(n=39)接受延续护理干预。比较新生儿出院后6月内体质量、智力发育情况及家属心理负担、护理成就感情况差异。结果:出院前家属HA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院3月、6月时体质量、智力发育评分及护理成就获得感均高于同期对比组,且出院3月时家属HAMA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实施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外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水平的稳定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且可改善家属心理负担感,使其在护理中获得抚育成就感。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极低体重 超低体重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中采取不同重力喂养体位的效果。方法:利用红篮球分组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科室接收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分组。常规组(n=30仰卧位喂养体位方式)、研究组(n=30俯卧位喂养体位方式)。观察对比2组患儿的TEN(全肠内营养)、PN(胃肠外营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达到TEN时间、PN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常规组少,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护理 仰卧位喂养体位 俯卧位喂养体位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母乳口腔护理+早期益生菌对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间院内收入的68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随机法分组,甲组选用母乳口腔护理+早期益生菌干预;乙组选用常规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甲组的口腔清洁度评分高于乙组,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乙组(P<0.05)。结论:母乳口腔护理+早期益生菌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的口腔清洁度,增强其胃肠功能。

  • 标签: 母乳口腔护理 早期益生菌 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与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5家医院收治、出生体重<1 500 g且未确诊败血症或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生素使用率(antibiotic use rates,AUR)的四分位数分为Q1组、Q2组、Q3组、Q4组,比较4组患儿临床结局的差异。AUR指1种或多种抗生素使用日历天数/住院日历天数,标化每100住院日描述。结果共纳入1 623例早产儿,1 562例(96.2%)至少使用过一次抗生素,AUR中位值46.6/100住院日,Q1组[(0.0~24.1)/100住院日]406例,Q2组[(24.2~46.6)/100住院日]406例,Q3组[(46.7~77.8)/100住院日]406例,Q4组[(77.9~100.0)/100住院日)]405例。随AUR增加,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并发症、死亡、严重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Q1组相比,Q4组严重并发症(校正OR=6.651,95%CI 4.285~10.323,P<0.05)、死亡(校正OR=89.274,95%CI 21.142~376.961,P<0.05)和严重神经系统损伤(校正OR=2.628,95%CI 1.213~5.696,P<0.05)的风险增加。结论对于未确诊败血症或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AUR越高,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越大。

  • 标签: 抗生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多中心研究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与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AGA)营养摄入及骨代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生后即入院且存活4周以上的早产儿病例资料,选取SGA组,按1∶1的比例配对同时间住院的AGA组。收集患儿母亲孕期基本情况,早产儿生后第1、2、4周血生化中血清总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情况,以及营养摄入指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营养摄入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SGA组和AGA组各纳入80例。两组生后2周内低磷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4周SGA组低磷血症发生率低于AGA组[36.3%(29/80)比56.3%(4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2周、第4周SGA组碱性磷酸酶>500 U/L比例均高于AGA组[16.3%(13/80)比1.3%(1/80),21.3%(17/80)比2.5%(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延迟开奶发生率高于AGA组[67.5%(54/80)比26.2%(21/80)],肠外营养时间长于AGA组[(49.4±14.4)d比(40.5±18.2)d],热卡摄入和肠内营养增长均较AGA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SGA较AGA营养摄入更差,更易发生骨代谢异常。

  • 标签: 小于胎龄儿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低磷血症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 目的 1.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提供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2.为与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类似或相同效果的益生菌制剂提供研究基础和研究思路。结果  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病率、NEC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实验组。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使用双歧杆菌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双歧杆菌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全程引导穿刺和定位导管尖端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VLBWI/ELBWI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儿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分为超声组和X线组,超声组予床旁超声引导穿刺、定位导管尖端,X线组凭经验穿刺置管,予床旁X线定位导管尖端;再依据出生体重分为VLBWI组、ELBWI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组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清晰显示率、原发性异位率、继发性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8例患儿,超声组57例(VLBWI组50例、ELBWI组7例),X线组61例(VLBWI组54例、ELBWI组7例)。超声组置管时间[(23.2±7.1)min比(34.1±7.5)min]、一次性成功率(93.0%比65.6%)、尖端显示率(96.5%比83.6%)、原发性异位率(7.0%比24.6%)、并发症发生率(7.0%比21.3%)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ELBWI组以上5项均优于X线ELBWI组,超声VLBWI组仅置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优于X线VLB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VLBWI/ELBWI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定位便捷、精确,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放射暴露和重复置管损伤;超声追踪定位导管并及时调整可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VLBWI/ELBWI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总剂量0.89mg/kg)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吸氧时间、临床体征、血气分析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吸入氧浓度(FiO2)明显下降,呼气末正压(PEEP)明显下降,肺部痰鸣音、哮鸣音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好转;8例患儿均未出现激素近期副作用;随访1年体重、头围、CDCC智力测验情况基本达标。结论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BPD有助于其撤离呼吸机,缩短氧依赖时间,未发生使用激素的近远期副作用,值得较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地塞米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超声评分预测呼吸窘迫极低出生体重儿对肺表面活性物质需求的时机。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且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新生儿进行肺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score,LUS),记录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情况。结果共纳入76例有呼吸窘迫需CPAP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29.3 ± 1.8)周,出生体重(1 242 ± 188)g。LUS预测肺表面活性物质需求1次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 0.879~0.994,P<0.05),预测界值为6分。LUS预测肺表面活性物质需求2次以上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 0.795~1.052,P<0.05),预测界值为11分。结论LUS可以指导呼吸窘迫极低出生体重儿接受更精确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

  • 标签: 肺部超声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