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和配方奶两种喂养方案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喂养方案分为母乳组和配方奶组,在出生时(第1天)、1周(第7天)、2周(第14天)、3周(第21天)分别进行餐前、餐后胃电图监测,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电图特点,并比较两组患儿胃电图差异。结果共纳入7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组40例,配方奶组38例,两组患儿生后2周、3周餐后胃电图平均幅值高于餐前,并且随着日龄增加平均幅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随着生后日龄增加而增加,母乳组生后1~3周餐后胃电图正常慢波百分比高于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胃电图主频均较低,且两组不同时间餐前、餐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主频均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生后早期肠内喂养可能会增强极低出生体重儿胃主动收缩能力,故提倡生后尽早开奶;母乳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电成熟的作用优于配方奶,故提倡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奶尽量选择母乳。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胃电图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为新生儿救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VLBW患儿124例。结果获得随访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男性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头围、体重增长迟缓呈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不同时间段头围、体重与增长迟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个月龄,神经发育正常36例,异常39例。正常者第18个月神经发育正常者18个月头围增长迟缓率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标签: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的留置技巧和护理。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总结分析。结果改进护理方法,使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置入顺利,减轻了患儿因重复插管带来的痛苦。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的护理改革对于促进患儿尽早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留置胃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展性照顾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1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入院、入院7d、入院15d体重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发展性照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母乳添加剂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母乳添加剂喂养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母乳喂养宣教手册,让家属对母乳喂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母乳添加剂的使用时间、方法和储存等进行指导与管理。结果50例患儿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增长速度均达到正常范围,其中24例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但经过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母乳添加剂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明显促使患儿正常生长,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极低体重儿 母乳添加剂 喂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对观察组在每次鼻饲奶液前15min予微量奶液1-5ml吸允,对照组不予微量吸允。观察两组患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等体格发育情况及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都有明显差异。结论对VLBW早期微量喂养,减少喂养不耐受性,以较短时间达到经口全量喂养,缩短鼻饲及静脉营养的时间,促进早产儿机体生长发育成熟,体重、身长、头围等参数按规律性增长;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极低体重儿 早期微量喂养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发育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发育支持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胎粪排尽时间及恢复体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踏步反射、跨越反射、托腹抬头及拉起坐直竖头等神经行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极低体重出生后采取发育支持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缩短胎粪排尽时间及恢复体重时间,促进神经能力改善,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产 极低体重儿 发育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 方法: 选取 78 例 2017年 11月 -2018 年 12月医院接收的 NICU 的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的形式,将这些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为 39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喂养的方式,观察组使用的辅助喂养口腔按摩干预方式。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喂养表现,口腔运动功能效果。 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喂养成效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口腔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中,不仅可以加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口腔肌肉与神经的发育, 还可以优化口腔运动功能与吸允吞咽功能的增强, 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口腔按摩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口喂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鸟巢式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暂停次数、入暖箱天数、体重增长速度、住院天数、喂养不耐受等临床数据资料。结果采用鸟巢式护理的患儿多项观察指标均显示出较好的结果。前者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睡眠时间延长、进奶量也明显增多增快、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入暖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时间缩短、体温波动及皮肤破损发生率较少、提高了营养摄入量的同时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鸟巢式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行常规护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3例纳入对照组,另取同期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患儿4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提高患儿存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期护理干预 存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部分胃肠外营养(PPN)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PN治疗,时间≥21d。在治疗组行PPN治疗结束后监测所有患儿体重、身长、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余按常规监测。结果:治疗组平均体重增长,平均身高增长,平均住院天数减少,TP差值、ALB差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TB、TG、BUN差值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N在救治VLBW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部分胃肠外营养 极低出生体重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23例在此基础上,在两次喂奶间歇,予以抚触,每次10分钟,每8小时1次。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多,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重增长,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抚触 极低出生体重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抽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3 196例中院内感染败血症VLBWI 3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院内感染败血症VLBWI 8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院内感染败血症VLBWI占比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感染败血症VLBWI约占同期住院患儿的1.22%(39/3 196),占新生儿败血症的19.90%(39/196);LBWI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病时间为入院后3~36 d,主要表现为体重降低、拒乳、发热、反应迟钝、黄疸、消化系统症状等;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8.89%)、大肠埃希菌(17.78%)、葡萄球菌(17.78%);两组出生体重、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全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 000g、PICC留置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是VLBWI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05、5.101、1.094、1.590,P=0.001、0.001、0.018、0.001)。结论VLBWI院内感染败血症与出生体重、PICC留置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降低其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败血症 极低出生体重儿 院内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性。方法对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愈出院26例(占79%),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6~15天,每天体重增长4~20g/kg,治愈者出院时体重1880~2330g,住院时间25~50天,静脉营养时间10~42天。结论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出生时极低体重 婴儿 静脉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联益生菌制剂及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对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7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56例、B组59例和C组58例。A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母乳微量喂养;B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二联益生菌制剂;C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干预7 d后观察喂养不耐受改善情况,比较干预3、5、7 d时3组喂养不耐受率。比较肠道菌群、并发症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速度。结果B组和C组患儿的摄入奶量均多于A组患儿,潴留奶量、潴留次数和腹胀持续时间均短于A组患儿,C组患儿的潴留次数和腹胀持续时间短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5、7 d时,3组喂养不耐受率均持续下降,B组和C组喂养不耐受率均低于A组,且干预3 d时C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屎肠球菌数量、枯草杆菌数量以及双歧杆菌数量对数值与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值)均高于A组,B组和C组的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U住院时间由长到短为A组、B组、C组,恢复出生体重速度由慢到快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减少早产相关并发症,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缩短NICU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比益生菌制剂略佳。

  • 标签: 婴儿,新生 极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 肠道益生菌 生长发育
  • 简介:目的观察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长,堵管、渗漏、局部感染发生少,无抓脱现象。结论腋静脉管径粗大,行走直,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发生并发症少,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患儿的病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腋静脉 留置针 输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