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增强,中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变得更加丰富,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为此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系统地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崛起面临的安全压力主要来自国际体系的霸权国美国,美国政府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消极判断,把中国定位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主要特点是通过所谓“全政府”乃至“全社会”的资源整合,对中国“极限施压”,全方位挑战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给中国的崛起进程带来巨大阻力,也给中国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的应对关键在于能否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积极应对内部挑战,稳步推进既有的国内外战略部署。

  • 标签: 国家安全,美国对华政策,核心利益
  • 简介:根据明太祖诏令文书,对明朝初年外交观念进行初步考察,明太祖外交观念的基础不是建立在广义的天下上,而是建立在国家上。尽管王朝初建时,也有天下主身份与形象展现,但是在现实中则更多地定位于大国之君。这说明在明朝统治者的认识中,天下国家已经重新定位:从一元天下到多元国家,从天下主到大国之君。所谓从"天下"缩变为"中国"的过程就这样开始了。从传统帝国天下国家,观念重构的过程,也就是历史转折的过程,标志了传统帝国逐步向近代国家转型的趋向。

  • 标签: 明代 诏令 外交 天下 国家
  • 简介: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根本,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侮辱国歌的行为,不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还危及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安全主导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凝聚民族力量,与政治安全关系逐渐紧密。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取代传统安全因素威胁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为满足当前国家安全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指导下,《刑法修正案(十)》增设侮辱国歌罪,既惩治了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又维护了国歌奏唱、使用的严肃性和国家尊严。在填补刑法空白的基础上,有效地与《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衔接,确保了民族的优良爱国文化传承,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标签: 国家安全 非传统威胁 总体国家安全观 侮辱国歌 《刑法修正案(十)》
  • 简介:网络空间是物理空间的延伸,网络政治是现实政治的折射.总体国家安全是国家和平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网络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网络政治的发展.网络政治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总体国家安全.网络政治治理符合总体国家安全的范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意.以总体国家安全为战略视角审视网络政治,促进国家安全体系与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时代课题.

  • 标签: 国家安全 网络政治治理 网络空间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 简介:山东某律师公然辱骂全国道德楷模黄旭华院士,其错误既背离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逻辑,也违背了当代中国道德价值的原则,根本上是贬低了“国家”最高价值;其行为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国家”最高价值贬黜之后的价值虚无主义倾向;必须明确“国家”最高价值地位及其在道德价值体系中的基石作用,在此基础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统领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

  • 标签: 国家 道德价值观 最高价值 虚无主义
  • 简介:档案安全是习近平新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重要门类,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各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审计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然而,会计档案的安全保管却与其价值存在着不相适应,特别是在电子会计档案越来越多地出现之后,如何加强和改进会计档案的安全工作成为我们关注的新课题。

  • 标签: 电子会计档案 档案安全工作 新国家安全观 档案资源建设 日常管理 安全保管
  • 简介:西方国家正义的发展从古希腊城邦制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如今的三权分立、两党制等政权制度,都是将正义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首要价值原则。从柏拉图到罗尔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历代政治哲学家都对国家正义提出了不同看法,但究其核心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这对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并对当代中国国家正义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正义观 城邦 契约 公平
  • 简介: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当一个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主要采用的是军事手段来保卫国土和政权的安全.而当国家面临的威胁发生改变时,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也相应地改变,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由战场转移到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来,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利益.经济安全则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基点,避免国内外的各种干扰、威胁和侵袭,确保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国家安全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国家安全观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 根本利益 政权 世界各国 历史条件
  • 简介:摘要:国家经济战略之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观念,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安全观之后,着重提到经济安全,经济安全简单来讲就是每个人都应自觉维护国家经济体系,自觉保护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受侵害,进而促使国家经济发展平衡。每个人都应正确的认识到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要有意识的去树立该观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十八大强调的社会主义价值的基本内容。其中,民主、富强、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下面主要概述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越性,重点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民主和平等内较西方国家的假民主。

  • 标签: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西方国家
  • 简介:【摘要】分析世界各国复杂而不容乐观的安全形势和日益激烈的中美战争形势。中国的崛起如何合理防止“修昔底德陷阱”。总体国家安全是根据对世界各国安全形势和人民安全需求的分析而诞生的,具有时代感、普遍性和完整性。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看,自主创新能力科学研究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促进邻水进一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转型、维护地区安全、建设文化强县、完成高科技强县具有核心现实意义。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邻水 经济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摘要:总体国家安全基于国内外安全形势和公众安全需求应运而生,本文在总体国家安全视角下,分析新形势下铁路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提出提升铁路应急管理能力的实践路径,为推动铁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普及和推广全面的国家安全教育,以及提高大学生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构成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基地,理应成为学生学习了解国家安全形势的主渠道。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线,因此,将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认识模糊,缺乏主动学习和积极践行能力,这给总体国家安全课程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高校 教学路径
  • 简介:儒家和谐治理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理论与制度不同构、制度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重构现代治理,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对战略策略作出理性化的选择,则是制度变革成败的关键.

  • 标签: 儒家 和谐 治理观 国家治理 制度文明
  • 简介:儒家政治能否现代化取决于一个问题:“内圣”能否开出“外王”?对此,人们从正反两个方向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那么,是否有第三条道路呢?如果我们回归原始儒家就会发现,道德与政治虽有联系,也分别有其独立的自性,因此儒家“为政以德”的内圣外王之道只是以道德的方式解决政治问题的策略,“内圣”既没有生发“外王”,也没有遮蔽“外王”,而是成全了“外王”。既然内圣外王之道只是一种策略,那么儒家政治的现代化就是一个策略调整的问题,亦即将政治的归于政治,道德的归为道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与政治的完全分离,在仁的统摄下,道德与政治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 标签: “内圣” “外王” 道德 政治 君子 平民
  • 简介:本文在梳理儒学的历史发展轨迹之基础上,发现儒学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道德修养几个方面。

  • 标签: 儒家 道德教育 现代发展
  • 简介:儒家学说,核心是道德教化,然今人以教化之角度立题研究者并不多见,此可谓是书之新意所在.作者借助儒家道德资源,对现代中国人因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精神疾病,一一作了对症下的医治,从而充分彰显了论著的实用性和当代性.作者学养深厚,治学严谨,通过对儒家思想的结构性分析,使儒学之教化更显得美仑美奂.

  • 标签: 儒家 道德教化 学术 创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创设了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两类道义情境故事.在每类故事中又呈现领域内冲突和领域间冲突两种规则冲突类型,考察了176名中学生对道义情境故事中行为者和规则制定者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倾向等方面的认识,来分析中学生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被预测对于习俗领域中的两个规则倾向会给予相同的理解.在个人领域中会倾向于接受其他制定者的规则。(2)教师被预测在领域间冲突规则中会对违规学生有较多负面看法。(3)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中学生对冲突道义情境中心理理论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结论:中学生对于中学生自身及成人的认识和行为预测.因不同的道义情境领域和冲突规则而会有所不同。

  • 标签: 中学生 心理理论 道义情境 道义规则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