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是一名实习社工。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我觉得社工很伟大,做社工应该会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做的一些事情很琐碎,有些事情自己也感觉无能为力。在工作中,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观察力不够。现在我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造不适合做社工呢?匿名读者答:你提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多年在内地从事社会工作期间曾见到的。我觉得很多充满热忱的年轻社工都会面对这样的挣扎,值得好好谈谈。你说到“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觉得社工很伟大”。社工“伟大”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呢?2008年汶川地震后,志愿者及社工不畏路途险阻,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各尽其力帮助灾区人民。我在广州的同事也马上到了灾区开展评估工作,后来我们机构决定调派3名社工进驻灾区某村开展为期3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定是有意义的。进驻灾区的同事亦斗志高昂,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毫无怨言。这工作算“伟大”吧?但我当时就要让同事知道,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要承认自己的限制和需要,不要仅仅抱着一种牺牲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工作蒙上太浓的道德色彩,使自己背上沉重的道义包袱。

  • 标签: 社工 包袱 道义 灾区人民 2008年 社会
  • 简介:时下,笔者常听到一些人大代表议论说"代表难当",不外乎是说代表开展工作的坎坷,代表依法履职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等。但这似乎也成了某些代表不尽心尽力地去履行法定职责的理由。于是乎,就有了应付差事的"会议代表"、只

  • 标签: 人大代表 实现代表 人民群众 回归 会议代表 开展工作
  • 简介:从伦理维度的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相统一的视角,可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建设问题。认为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与悖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实现每个人正当合理的价值目的追求,更要求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道义责任;只有在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的动态平衡的张力之中,才能确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正义秩序的长期稳定和社会道义的真正实豌。

  • 标签: 和谐社会 价值目的 社会道义 伦理
  • 简介:21集电视连续剧《铁肩担道义》是为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而拍摄的作品。该剧全景式地展现了这位共产主义伟大先驱的光辉一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生在风雨飘摇、充满变故的时代,李大钊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浓厚的传奇色彩。《铁肩担道义》一剧,

  • 标签: 道义 电视剧 电视连续剧 中国共产党 共产主义
  • 简介:2011年3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在新落成的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开幕,虽然这是国博诸多开馆展览中的一个,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1951年开始,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就开始组织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经历1959年、1964年、1972年,四次大规模的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创作了一大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美术作品.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价值观 多元化 革命历史题材 中国革命博物馆 美术创作
  • 简介:纯粹法学视野中的国家以其反传统、反常识的风格多年来一直深陷毁誉参半的漩涡,为了明了这一风格独异的国家理论的价值与缺陷,并从而由理论观照现实,对其作出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在对纯粹法学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在与传统国家法理论的比较中,对纯粹法学视野中的规范国家作出系统的把握,并展开进一步分析,揭示由其纯粹性而具有的积极价值,同时也揭示其问题所在:由于将国家等同于规范,且深度剥离规范的实质道德内涵,就使规范既不恰当地扩张了领地,同时又由于纯粹形式品格而显得逼仄,从而在理解国家和法律问题上存在缺陷。

  • 标签: 纯粹法学 国家—法律一元论 规范 基础规范 国家 主权
  • 简介: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新制作《波希米亚人》首演之夜赢得了满堂彩,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个新制作确实堪称近年来罕见的优秀本土歌剧大制作。导演将歌剧的场景来了个乾坤大挪移,由19世纪的巴黎拉丁区挪到了北京的798艺术区,只不过798如今的房租已是天价,远非剧中这几个穷哥们所能负担得起。但这并非重点,导演寻求的是一个能和北京观众直接对话并呼峨起共鸣,能容纳北京、艺术、狂野荒诞加小资爱情的概念和符号;在这个意义上,798是无与伦比的。

  • 标签: 《波希米亚人》 国家大剧院 艺术家 19世纪 制作 北京
  • 简介:围绕美国大学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过程渗透国家价值教育的模式,本文试图对美国国家背景下国家价值教育的主要特征、运行逻辑等问题予以剖析,进而从理论上讨论现今中国高校国家价值教育在大学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过程中的运行模式。

  • 标签: 美国 国家价值观 教育模式
  • 简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对外政策也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战略性调整。邓小平同志依据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以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提出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外交战略思想 国家利益 国家安全 霸权主义
  • 简介:一个善治良序的社会需要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治理的有机统一与协调配合,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个人治理形成治理体系的三个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价值理念,应贯穿、融合于治理体系的不同层次,规范、维护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治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 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需要
  • 简介:摘要:主导思想形态资源是指特定社会中存在的,主要体现在集团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权利,而且理论上的、系统性的、可以用来证明和保障自己统治合理性的思想的总和。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形态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核心理念。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要注重我国的思想资源,做好思想安全工作,保障国家安全。

  • 标签: 主导意识 国家安全观 形态资源
  • 简介:摘要:而本文则想专门探究总体国家安全在试题命题(尤其是在高考试题命题)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上的体现和落实,如试题命题中具体知识考查的切入点,试题命题中总体国家安全与地理核心素养四个层面的结合点等方面的探究。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高中地理教学 高考命题
  • 简介:摘要: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讲话称,美国情报显示,俄罗斯已经走上了战争道路,计划未来数日内进攻乌克兰。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前,美国通过网络平台散布了俄罗斯将在不久后进攻乌克兰的舆论,揭开了俄乌冲突网络舆论战的序幕。2月24日,普京下令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以保障两个“共和国”的安全。由此,俄乌冲突的序幕被拉开。在俄乌冲突中,舆论战、信息战和网络战表现在各个方面。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 俄乌冲突 战略思考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德治的基础上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儒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道德学派,具有丰富完备的以德治国的道德理论体系,这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道德思想理论体系和进行道德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文化借鉴一是借鉴儒家性善论,努力建设一个现代道德社会;二是科学转化儒家充满亲情的伦理精神,帮助建立一个和睦有序的和谐社会;三是借鉴儒家阐述的君子品格理论,培育和造就我国现代高素质的公民.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儒家道德思想精华 道德治理 科学转化
  • 简介:一提起企业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人',因为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家就不称其为企业家,但是,企业家要真正承担起企业家的美名,还必须是'道德人',如果离开了'道德人'的支撑,'经济人'也会黯然失色,并逐渐失去意义.

  • 标签: 《企业家道德》 杜莹 中国市场出版社 市场经济 书评 伦理道德
  • 简介: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思想体系。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和"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信条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儒学提倡的孝道和诚信,至今仍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历史上儒学教育造就了不少如范仲淹那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巨人,对中国社会的进展发挥过巨大作用。今天,儒学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思想在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 标签: 儒学 道德 道德教育
  • 简介: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和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的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的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的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 标签: 自然 益生 生命态度
  • 简介: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反事实推理发现,基于斯科特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在解释中国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时遭遇到新的困境。案例分析表明,并非所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为都是从生存伦理出发的,"底线正义"被践踏是农民工抗争行为尖锐化的根本原因。道义政治学的"底线正义"比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显示了更强的解释力。"底线正义"是"生存伦理"的重要补充,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恢复道义"与"为道义道义"。道义政治学"底线正义"范畴的价值在于开启了新的观察视域与学术关怀,同时也是提示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走出"父爱主义陷阱"的理论地图。在社会转型期,守住"底线正义"比追求乌托邦式的公平正义更为切实可行,也是当务之急。

  • 标签: 农民工维权 生存伦理 底线正义 道义政治
  • 简介:加西华·格林(JoshuaGreene)认为,人们通常作出的符合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大多是情绪驱动的产物,而符合后果论的道德判断则多是理性推理的结果。格林关于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表明,当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人脑的情绪系统和认知推理系统都有可能参与。前者易于被“贴近的与切身的”情境所激活,其反应更为直接和快速,而后者则涉及一系列高级的认知推理和控制过程,有助于作出符合后果论(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格林认为,这种情况对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道义论哲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 标签: 认知科学 科学实验 哲学构成 道义论 道德判断 推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