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脑室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原发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其病因,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例行DSA检查,35例行头颅CTA检查,其中烟雾病32例,动静脉畸形3例,颅内动脉瘤5例,6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原发脑室出血患者由于发病急、出血凶险、易并发脑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再出血发生率高,应早期完善血管等相关检查,明确有无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颅内肿瘤等高血压病以外原因,早期处理原发病因,减少再出血机率,合并脑积水、脑室铸型者尽早行脑室外引流术,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室出血 病因 诊断及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采用SIEMENS3.0TSkyra和GE1.5TSignal磁共振仪,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由2名以上主治医师在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上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侧脑室三角区9例、右侧脑室三角区4例、右侧脑室体部2例。病灶边缘清楚,13例为分叶状、2例为椭圆形。多数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有钙化时信号减低。病灶较大,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在MRI上表现特点为: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发现时病灶较大,边缘清晰;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MRI具有多方位成像特点,可为脑膜瘤术前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 标签: 侧脑室内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对脑室内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做初步的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2001年以来收治的脑室内出血122例的治疗情况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死亡48例占全部病例的393%,生活自理20例,需人照顾者22例,恢复良好者32例.其预后相当不乐观.结论脑室出血的原因多数是高血压占385%,其次为动静脑畸形,烟雾病、动脉瘤、外伤,部分病因不清,治疗以脑室外流,加尿激酶灌注,脑脊液置换等方法为主,预后不佳,尤其是年龄越大、预后愈差,昏迷越深预后越差,发病早期脑室扩大,说明已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它是导致病人急性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出血部位和伴有脑实质内血肿量的大小,都影响预后的程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临床分析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患者共373例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感染31例,感染发生率为8.3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疾病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脑脊液(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881、11.659、17.129、11.104、5.424、5.423、4.964、6.445、27.405、6.751,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导管更换频率、置管位置、肺部感染和CSF采样频率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受多因素综合作用。除强化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外,还要妥善管理置管,减少操作频率,以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感染 采样频率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实施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结果13例中11例为早产儿,胎龄28~30周6例,31~34周3例,35~38周2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0例、智力低下8例、癫痫5例。MRI表现: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灰质、白质分界不清。结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早产儿脑瘫的一个主要原因,MRI具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儿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脑积水病患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重要性。方法:择取58例脑积水病患为实验观察案例,回顾性分析资料后,对其均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统计所有病患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所有病患的生活质量。结果:55例(94.83%)病患的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且仅有4例(6.89%)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术前,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200例拟行全身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7~83岁.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改良组、传统B超组、改良B超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传统穿刺法、改良穿刺法、B超引导传统穿刺法和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4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改良组穿刺总成功率为98.0%(49/5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45/50),高于传统组的94.0%(47/50)和64.0%(32/50);改良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法组,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改良组、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值均〈0.01).(3)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较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明显,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加安全高效,尤其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穿刺术 导管插入术 外周 锁骨下静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钻颅行脑室外引流和腰椎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破入脑室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局麻下采用自制的颅锥于床边行单侧脑室或双侧脑室前角锥孔后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术后5~6h将尿激酶1~2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至4~5ml注入脑室并夹闭引流管,头部抬高30°,2~4h后开放引流管,每日2次。双侧引流则采用交替开放与夹闭引流。侧脑室引流3~7d后,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结果患者恢复良好19例,中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4例,死亡率25%。结论采用床边锥颅脑室引流和腰椎置管脑脊液引流抢救治疗破入脑室内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具有微创、快捷、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室引流 尿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昂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19例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清醒9例,昏迷5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随访半年,正常生活4例,生活自理2例,需人帮助3例,卧床5例。结论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人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 手术 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为脑膜转移瘤的16例患者利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术后继续进行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症状(头痛、精神异常、颅神经刺激症状等)在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各项综合治疗得以继续进行。所有患者得到终生随访,其中1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在术后第4天出现自发性脑出血后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其余患者术后最短存活2个半月,最长存活5年(1例白血病患者),本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不包括1例存活5年的白血病患者及1例术后自发性脑出血放弃治疗者)。结论Ommaya囊植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神经外科较为简单安全的手术,将两术式联合应用于脑膜转移瘤患者中,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膜转移瘤 脑室腹腔分流术 Ommaya囊植入 脑室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均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是否应用颅内压监测为划分依据,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未应用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有利于患者预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侧脑室外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经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生存病例中优良12例,轻残4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5.38%。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具有微创、显效、死残率低、提高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等特点。

  • 标签: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 灌洗治疗 临床分析 早期 尿激酶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为脑膜转移瘤的16例患者利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术后继续进行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症状(头痛、精神异常、颅神经刺激症状等)在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各项综合治疗得以继续进行。所有患者得到终生随访,其中1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在术后第4天出现自发性脑出血后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其余患者术后最短存活2个半月,最长存活5年(1例白血病患者),本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不包括1例存活5年的白血病患者及1例术后自发性脑出血放弃治疗者)。结论Ommaya囊植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神经外科较为简单安全的手术,将两术式联合应用于脑膜转移瘤患者中,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膜转移瘤 脑室腹腔分流术 Ommaya囊植入 脑室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常见的穿刺问题,寻找有效的穿刺技巧,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不同血管选择不同穿刺方法。结果300例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及不同血管条件中,穿刺成功率达到95%。结论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治疗氛围,掌握穿刺技巧,可以减轻穿刺疼痛,有利于穿刺的成功。

  • 标签: 静脉输液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操作技术,为病人进行全面的服务。

  • 标签: 静脉穿刺 患者 特点 方法
  • 简介:在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简称骨穿),但是很多病人对此项检查感到困惑或畏惧。其实,骨穿并不可怕。

  • 标签: 骨髓穿刺 恶性肿瘤 白血病 骨穿
  • 简介: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小儿静脉穿刺中操作技巧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浅谈护理体会。

  • 标签: 静脉穿刺 儿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