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穿逆行冲洗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疗效。方法对我院20例全脑卒铸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穿逆行冲洗,对照组单行双侧脑室外引流;观察两组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并评定效果。结果实验组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为(5.10±2.02)d,治疗4周后评分为20.80±12.05。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穿逆行冲洗是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脑室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63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93.75%、对照组70.97%)、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0.63%、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并在治疗期间行综合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重症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尿激酶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PIVH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PIVH的病因复杂多样,多数PIVH发生在生后第1天,预防PIVH依赖于母源性因素与非母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发育因素、机械因素等)的综合管理。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包括产前体重指数、维生素D水平、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分娩方式及产前用药等,本文就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 生发基质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5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术后各时段脑室内积血消失的时间以及病后3个月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后要根据引流的速度调整高度,缩短引流时间,保证引流通畅,防止发生颅内感染。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自发性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9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9例患者,乙组20例患者,甲组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患者出现硬膜血肿的情况,不良反应率为10.5%,乙组患者均出现颅内感染、脑室内出血、硬膜下积液、硬膜血肿的情况,不良反应率为25%,甲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乙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积水患者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及护理的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引流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各29例,对比组单一进行脑室外引流,观察组同时进行腰大池引流,均进行系统围术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引流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引流术均成功完成,观察组引流时间平均(13.5±2.4)d,对比组为(16.4±3.1)d,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可有效缩短引流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引流术 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治疗。方法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48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结果48例患者中有效率83.3%,死亡8例,病死率16.7%。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高血压脑室出血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62例纳入此次研究,按照分组法随机分成联合组(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单一治疗组(常规单侧脑室引流),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意识转清率77.4%明显比单一治疗组45.2%高;血肿基本消除率87.1%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的61.3%;且整体治疗有效率80.6%远优于单一治疗组的54.8%(P<0.05);死亡率联合组(6.5%)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19.4%);组间数据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均无一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加快积血清除速度,降低病死率,具有安全、有效等应用优点,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极高。

  • 标签: 双侧脑室引流 脑脊液置换 重型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额中回部位入路和脑室灌洗引流手术方法对重型脑室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型脑室出血病人共60例,其中有30例病人是实施经额中回入路和脑室灌洗引流的手术方法,将其设置为实验组,有30例病人是实施单纯的脑室外引流手术方法,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全部病人的随访时间是2个月至半年,在实验组的病人中共有11例预后良好,共有12例出现中度残疾,共有3例为重度残疾,共有2例病人为植物生存,共有2例病人死亡。在对照组的病人中共有2例预后良好,共有6例出现中度残疾,共有7例为重度残疾,共有5例为植物生存,共有10例病人死亡。实验组病人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的价值(P<0.05)。结论经额中回部位入路和脑室灌洗引流手术方法对重型脑室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优异,能明显降低病人的并发率和死亡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型脑室出血 经额中回入路 预后 脑室外引流
  • 简介:【摘要】脑室内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生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 1.2%。方法抽取中心医院做侧脑室外引流术的 45例脑室内出血患者,按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22例 )和观察组 (23例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引流管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 (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 (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0, P=0.032)。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 (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72.7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4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室内出血患者经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后,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和引流管护理,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引流术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侧脑室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研究组应用侧脑室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00%)明显低于研究组(88.00%),而治疗无效率(42.00%)明显高于研究组(12.00%),P<0.05;对照组脑室积血清除率(50.00%)明显低于研究组(86.00%),而急性脑积水发生率(28.00%)明显高于研究组(4.00%),P<0.05。结论重症脑室出血应用侧脑室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好,且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侧脑室引流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重症脑室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方法,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细胞,预防应激性溃疡,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创侧脑室引流,丘脑血肿〉10ml者行侧脑室引流+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的血肿清除时间、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肿清除时间缩短,临床疗效好,统计学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微创侧脑室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 侧脑室引流 血肿清除术 丘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中抽选4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接受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21例,接受脑室外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因脑积水不能缓解需进行V-P分流术患者概率为9.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因脑积水不能缓解需进行V-P分流术患者概率为52.3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因脑积水不能缓解需进行V-P分流术患者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治疗中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 脑室出血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脑室出血患者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再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配合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结果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25例;部分生活自理4例;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管置管引流配合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是一种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容易观察的特点。可减少脑室内引流管的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
  • 简介:摘要脑室内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生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1.2%。方法抽取中心医院做侧脑室外引流术的45例脑室内出血患者,按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引流管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7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室内出血患者经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后,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和引流管护理,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引流术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分析对脑室内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室内出血,需要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108例,要对这108例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护理,按照两组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额外增加对患者的引流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护理时,在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额外增加对患者的引流管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依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另一组应用预防性护理视为研究组,各35例。统计护理的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良好的维护作用。

  • 标签: 重症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对3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改善,术后2周内复查头颅CT或MRI提示脑室系统扩张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通过加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配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护理配合质量,使手术顺利进行。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操作简便、分流效果确切而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施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的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护理 配合
  • 简介:摘要;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或锥孔行脑室穿刺后,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将脑脊液或血性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急救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测。2008年8月~2011年6月我院行脑室引流术82例,效果明显。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脑室引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