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脊髓损伤(ASCI)通常是脊柱受到机械性损伤所致,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肺部继发性损伤,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是一类机体损伤后释放的内源性物质,包括细胞内蛋白、细胞外基质、分泌性因子及核酸相关产物。ASCI后释放的DAMP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肺损伤。DAMP相关研究揭示ASCI后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探索了肺损伤可能的治疗靶点。笔者就DAMP在ASCI后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和不同DAMP在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ASCI后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脊髓损伤 肺损伤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镜辅助光棒气管插管在颈椎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颈椎损伤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喉镜组(M组)及喉镜辅助光棒组(N组),记录患者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并记录插管时间及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诱导后比较,插管即刻两组患者MAP明显增高,HR明显增快(P<0.05),且变化M组高于N组(P<0.05)。插管时间N组短于M组(P<0.05)。结论喉镜辅助光棒用于颈椎损伤患者插管,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且用时较短。

  • 标签: 光棒 喉镜 颈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选用术前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一般护理、等方案进行护理,60例患者中有26例女性、34例女性,损伤部位分布不均匀,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结果成功随访60例患者6个月-12个月,Frankel脊髓评分由原来的A级22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10例变为现在的A级16例,B级5例,C级11例,D级16例,E级12例;6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脑脊髓液露,3例患者在手术后一周切口愈合,4例患者骶部出现褥疮,经过4周的精心护理后痊愈。结论科学的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颈椎骨折脱位位并发脊髓损伤及相关的神经系统恢复功能。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颈椎后凸畸形是颈部软骨先天发育不全的后遗症,使病人自理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取得患儿配合,术前有效颈椎牵引的意义重大。它能有效地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在手术中能有效地扩大手术视野。加强患者颈髓损伤颈椎后凸畸形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也能有效地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颈椎后凸畸形 心理干预 有效牵引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骨折伴随着颈髓损伤,在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护理,防止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脊椎骨折伴随颈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他们的病例采取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做了研究,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对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回顾性调查,实验有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而死亡,另外29例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对照组治疗有5例死亡,大部分患者因创伤造成肢体行动不便。结论加强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脊椎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9例自2018年10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SI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SI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I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创伤性颈髓损伤 脊柱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实验对象50例为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入院后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殊护理对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出现,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 肺部感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损伤(AKI)2期与AKI 3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危重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实施CRRT的56例危重AKI 2~3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新的AKI标准,将患者分为AKI 2期组(26例)与AKI 3期组(30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28 d肾功能恢复率、28 d全因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EⅡ)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KI 3期组患者的CRRT持续时间[(188.6±112.5)h vs. (96.3±44.7)h]、28 d全因病死率[66.7%(20/30) vs.15.4%(4/26)]均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28 d肾功能恢复率[36.7%(11/30) vs.92.3%(24/26)]均明显低于AKI 2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KI 3期组患者的APACEⅡ评分[(23.4±3.6)分vs.(19.8±2.1)分]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AKI 3期组患者的生存中位时间(34 d vs.109 d)明显短于AKI 2期组(P<0.05)。结论AKI 2期启动CRRT能够明显降低28 d全因病死率,延长生存中位时间,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并就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40例研究组予护理干预,分析研究者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依从率以及临床心理学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护理,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在10d内消失,研究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其中研究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颈椎术后急精神障碍患者的依从性,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本型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087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影像学普查,筛选出颈椎损伤病例,对无脊髓损伤颈椎损伤类型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中合并颈椎损伤107例(9.84%),其中无脊髓损伤颈椎损伤42例(3.86%)。结论:应高度重视颅脑损伤病人的颈部合并伤,颈椎影像学检查对颅脑损伤病人应列为常规。

  • 标签: 颅脑损伤 合并症 无脊髓损伤型颈椎骨折 无脊髓损伤型颈椎脱位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急性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AAD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ALI的发生严重影响了AAD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因此,AAD并发ALI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AAD患者围手术期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分级系统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得出结论AKI网络工作组(AKIN)分级系统能够对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预后及临床转归进行良好预测,为老年急性左心衰所致AKI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了可能。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AKIN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急性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虽然目前ALI/ARDS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其病死率高达30%~40%。ALI/ARD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的环节多.受损的靶细胞多。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衰竭的疾病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依据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系统,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6例儿童急性肠衰竭(AGI Ⅲ~Ⅳ级)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经肠功能监测及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部分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和(或)手术干预,16例(61.5%)患儿治愈并预后良好(AGI恢复至0~Ⅰ级),平均体重增长率(62.0±84.9)%,平均随访时间(22.8±13.9)个月。其中接受早期手术干预者治愈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者(78.9%比14.3%,P<0.01)。结论AGI分级系统在儿童急性肠衰竭的诊治中有良好的预测和指导意义,早期手术干预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急性肠衰竭 AGI分级系统 儿童 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软组织损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50例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到患者的软组织恢复情况十分良好。结论急性软组织损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后遗症较少,疗程短,恢复快,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最佳方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粪菌结合益生菌移植干预急性严重肝损伤的结局。方法选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普通粪菌移植组10只,粪菌+益生菌移植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D-氨基半乳糖(3.0 g/kg)腹腔注射制备急性严重肝损伤模型,普通粪菌移植组和粪菌+益生菌移植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普通粪菌液和益生菌+粪菌液灌肠(1次/d),48 h后取血清用于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取肝组织用于病理学检测。取结肠内容物用于提取DNA进行16S V3-V4区高通量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分析,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找到不同分组小鼠的结肠内容物特征性差异细菌。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16S V3-V4区测序结果组间差异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组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组织镜下呈严重炎性改变;普通粪菌移植组和粪菌+益生菌移植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炎症减轻。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群菌结构与其他3组的Shann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served Speci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群构成差异大,粪菌移植增加小鼠肠道内物种数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其他3组的组间差异大于疾病组之间的组间差异,粪菌+益生菌移植组改变疾病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细菌多为产丁酸盐细菌。结论粪菌+益生菌增强粪菌移植治疗效果,改善肝脏炎症,增加肠道内产丁酸盐细菌数量。

  • 标签: 益生菌 肝损伤,急性 粪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