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命”思想于中国哲学思想有始基性的意义,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哲学的理解。周人对“天”进行的新的意义建构,赋予“天”以道德的内涵,成为儒家天命理想的源头,孔子顺应时代变化,对以往的“天命”思想作了新的阐释,把人们从那种鬼神弥漫的世界中解放出来,构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世界。孔子对“天命”初步完成了由外向内的转化,从而表现了从春秋文化启蒙运动中滋生的一种原始理性精神。

  • 标签: 孔子 天命 道德
  • 简介: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思想,继承和发挥了先儒'物我为一'和'物性善'的思路,强调'物'与'我'的并存和并立.表现出一种整体主义的宇宙观.但同时,孟子也把人伦的概念引入其'物我关系'的论述,突出了其以人类为中心的意识.而且,孟子提倡'爱物',目的在于使'物'为'我'所用,以施'仁政'、行'王道'.从孟子思中推导出的环保主义思想,是对孟子思的附会.

  • 标签: 孟子 仁民 爱物 物我(自然与人)关系
  • 简介:孔子文论的道德指寓是一种意蕴深广的文化指令,依经立义的言说方式标举孔子的道德立场,隐含着其引《诗》复古的审美取向;引譬连类的言说方式则架构作品表层与内蕴的意义桥梁,营造经典阐释的道德方法论体系,显露中国文论的人性关怀视野。其道德言说方式也制造了一种物象比附的话语场,立德话语的历史惯性规范着后人的话语叙述,在一定程度上钝化了后世文人创作和批评的灵性和活力。

  • 标签: 孔子 道德言说 方式 依经立义 引譬连类
  • 简介:顺应时代之需,增进友谊合作2008年,加拿大人权委员会主席让·路易斯·洛伊在联合国召开的“语言促进和平”论坛上指出,以汉语教学为目的的“孔子学院”,对推动语言文化多元性,促进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英国首相布朗高度评价以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在英18所孔子学院(课堂)为促进两国教育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 标签: 汉语教学 学院 孔子 教育文化交流 世界 文化多元性
  • 简介:孔子为了维护处在上升时期的封建制,自身践行了中庸之道,体现了在认识论方面的积极的实际意义。中庸之道具有积极的修身、正心的强烈意识,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当今建构和谐世界也具有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孔子 中庸之道 方法论
  • 简介:从美学角度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孔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学派。孔子和庄子美学思想有着三大差异:即追求美的境界不同,对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同,实现美的手段不同。这三大差异促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之类型风格的生成。以此作为切入视角进行比较,在比较和爬梳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揭示儒道两家的思想内涵及加深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的认识。

  • 标签: 孔子 庄子 美学思想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简介:孔子在对前人文艺理论整理的基础上对诗歌作出宝贵评论,强调诗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兴观群怨"说,奠定了诗歌服务于社会和个体的基音;古罗马时代的贺拉斯,批判地吸收古希腊诗学文化,主张诗"寓教于乐",肯定诗歌对社会和人生的教化作用。文章考查两者产生的背景,从诗的教育和审美功能两方面比较其异同。

  • 标签: 孔子 贺拉斯 兴观群怨 寓教于乐
  • 简介:孔子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旷达的人生态度使他体验到诸多的人生之乐,如学习之乐、朋友相聚之乐、赏乐之乐、山水之乐.孔子的人生之乐具有自己的规定性.随着儒家学派的确立,孔子被神化,也被文学化,战国到两汉期间,以记载的孔子人生之乐为基础,演绎出许多富有文学色彩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选取的是最能代表孔子人生之乐的事象,在题材选择方面具有典型性,合乎文学创作的规律,推动了文学发展和文体的生成演变.

  • 标签: 孔子 人生之乐 文学演绎 文学创作
  • 简介:记载了孔子多则有关教师素质的言行,对教师素质有着明确要求:德,完美的人格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才,渊博的文化知识,广泛的实践能力;艺,科学的教育方法,高超的教学技巧.对推进当前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标签: 教师素质 孔子 敬业精神 实践能力 教育方法 教学技巧
  • 简介: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概念。孔子学院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功能也日益明显。充分地发挥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将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 标签: 孔子学院 文化软实力
  • 简介:在早期儒道视野中,关于孔子教师问题存在较多争议。两种视野的碰撞给后人提供了不同的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形象。通过对孔子志趣的梳理,探讨在儒道视域中孔子通过为学和教学而形成的自我定位,并辨析两家对孔子自我认定的认识,可以进一步挖掘孔子教师问题对我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孔子 教师 碰撞 古典 自我认定 教育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书有其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哲学的展开以"道"为中心,老子对"道"有着多侧面的界定和描述,综括而言,"道"具有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的五官无法把握、"无为"、客观存在、可以认识等特点.老子哲学对孔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有老子"道"论的明显折射、"无为"思想深刻影响了孔子、谦虚不自满思想孔子有重要影响、"不言之教"对孔子有明显影响.探讨老子哲学的体系,揭示老子哲学对孔子的影响,对把握先秦哲学的真实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子哲学 “道” 特点 孔子 影响 意义
  • 简介: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 标签: 诗论 盛德 成功
  • 简介:对话文本自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考方式.它是对话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思想的情境性的记录.和分别体现了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鲜活样态.它们的言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对话主体间的话语空间的留置,还导致了在交往中自身的言语与其想要表述的观点、倾向的悖离,即走向了"自我离异".

  • 标签: 孔子 柏拉图 元言说 对话 话语空间 "自我离异"
  • 简介:孔子“删诗”为司马迁所首倡,然而自唐代开始就不断有人提出怀疑。但由一系列考证可以推知:孔子确曾有“删诗”之举。前人提出的三点理由,都不能成立.据钱穆考证,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孔子三十岁,始授徒设教。若此论不差,则《诗经》的固定成书并具有权威当正是在这一时期。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并没有错,乃是后人误读了《史记》.

  • 标签: 司马迁 孔子 《诗经》 删诗
  • 简介:孔子的人性心理思想涉及到对人性的本源、结构、价值趋向以及人性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本文把孔子论人性发展的心理机制的思想概括为“审美习成论”。

  • 标签: 孔子 人性心理 生性 习(成)性 审美习成论
  • 简介:6月20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剧场内座无虚席,博洛尼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组织中国留学生与爱好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友人一起观看了厅堂版昆曲名段《牡丹亭》,本次巡演由意大利成尼斯东方大学、都灵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的孔子学院联合主办,旨在使国粹昆曲走进欧洲艺术之都,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 标签: 博洛尼亚大学 《牡丹亭》 孔子学院 演出 戏剧 中国留学生
  • 简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义利观在其弟子编撰的《论语》中进行了全面阐述。义以为上、利之常情、义利辨证是孔子义利观的主要内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部分党员干部义利观扭曲,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假义真利”是时下贪官之真实写照。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孔子义利观要进行现代解读,突破时代与阶级局限性,汲取为政中的科学义利思想,这对提升党员干部政德素养和加强党内廉政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价值。

  • 标签: 孔子 义利观 廉政建设
  • 简介: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孔子学院是南亚首所孔子学院,也是孟加拉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孔子学院。针对南北大学孔子学院各教学点汉语教学基本情况、汉语水平考试基本情况、申请奖学金基本情况以及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活动基本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影响汉语教学及推广的因素。

  • 标签: 孟加拉国 孔子学院 汉语教学 汉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