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中胎头娩出困难时应用剖宫产产钳助娩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剖宫产中使用剖宫产产钳35例的产妇及胎儿情况。结果35例剖宫产中使用剖宫产产钳均能一次成功,胎儿娩出时间为135-140s,有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仅有1例新生儿面部擦伤,未增加产妇并发症。结论剖宫产中胎头娩出困难时使用剖宫产产钳助娩胎头,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胎头娩出困难 产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2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2例第二产程异常的产妇,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1)和干预组(n=31)。干预组选择剖宫产,实验组选择产钳助产。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后出血和感染情况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第二产程 产钳助产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产钳组与吸引组,每组各44例产妇。产钳组产妇采用Simpson产钳进行低位助产,吸引组产妇采用硅胶喇叭形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和严重软产道损伤的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软产道损伤及大出血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吸引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胎头吸引助产相比,对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可显著降低其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及窒息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胎头吸引 低位 产钳助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使用急诊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选取本院妇产科接受入院的110例在第二产程中均出现异常的产妇资料来分析,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区分成为产钳助产小组60例,剖宫产小组50例。通过在实践中进行比较和观察两个小组的产妇在从决定到分娩的区间分别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产钳祖产小组在从决定到出生区间、产褥感染比率、产后出血率、婴儿窒息率的统计数据都明显比剖宫产小组要低(p<0.05),两个小组在软产道撕裂、婴儿擦伤、婴儿肺炎、头皮血肿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产妇于第二产程出现异常的时候,通过低位产钳能够处理婴儿头位难产的情况,从而减少剖宫产的情况。

  • 标签: 产钳助产 剖宫产 第二产程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钳助产在第二产程异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第二产程异常时,观察组41例采取产钳助产,对照组41例采取剖宫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对于从决策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观察组为(14.2±5.6)分钟,短于对照组(33.8±12.3)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软产道裂伤、产褥感染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异常情况下,采取产钳助产效果显著优于剖宫产;产钳助产无论对产妇还是新生儿,影响均要小,能够为母婴双方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第二产程 产钳助产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 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产钳组与吸引组,每组各 44例产妇。产钳组产妇采用 Simpson产钳进行低位助产,吸引组产妇采用硅胶喇叭形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和严重软产道损伤的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软产道损伤及大出血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产钳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明显低于吸引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进行胎头吸引助产相比,对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可显著降低其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及窒息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胎头吸引 低位 产钳助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阴道分娩产妇,例数100例,采用抽签或随机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别实施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对比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00%、窒息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0.00%、窒息发生率8.00%(P<0.05)。结论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相比,胎头吸引器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多数产妇青睐,值得研究。

  • 标签: 胎头吸引器 产钳助产 阴道分娩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和胎头吸引的合理选择、操作要领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施行产钳的36例和胎头吸引的108例进行对比观察和临床分析。产钳36例中,出生1分钟内阿普加评分(Apgarscore)7-10分30例,占83.33%,4-7分5例,占13.88%,0-3分1例,占2.78%;胎头吸引108例中,出生1分钟内阿普加评分7-10分88例,占81.48%,4-7分10例占18.52%,0-3分0例。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组无新生儿死亡病例。产钳组无宫颈裂伤,会阴侧切处阴道裂口向上延伸5例。胎头吸引组无宫颈和阴道损伤病例。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择产钳和胎头吸引,熟练掌握手术程序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产钳术 胎头吸引术 对比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产钳和胎头吸引的合理选择、操作要领与并发症的预防,得出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择产钳和胎头吸引,熟练掌握手术程序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产钳术 胎头吸引术 对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产钳助产手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0至12月,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的28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线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产钳助产手术的模拟培训,通过临床能力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培训效果评价。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除了导尿操作和准备产钳助产失败后的补救方案,试验组进修医师产钳助产手术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如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产钳牵引时机与方向得5分的比例,试验组分别为14/14,13/14,对照组分别为5/14,3/14,均P<0.001)。试验组进修医师在提高理论水平、临床操作能力、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模式认可度方面评分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如教学模式认可度得5分的比例,试验组12/14,对照组0/14,均P<0.001)。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进修医师产钳助产手术的培训效果,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产科学 混合式教学 产钳助产手术 继续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钳助产会阴切口的皮内连续缝合与经皮间断缝合效果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产钳助产分娩的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间断缝合方法,观察组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7±7.5)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7±8.3)min,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2±2.7)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1.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临床治疗中,经皮间缝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皮内连续缝合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钳助产 会阴切口 皮内连续缝合 经皮间断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Kielland产钳在持续性枕横位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在海盐县妇幼保健院符合产钳助产标准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枕横位为Kielland产钳组(观察组)、枕前位为Simpson产钳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从决策到分娩的时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软产道裂伤、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上述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重度窒息及新生儿死亡。Kielland产钳用于持续性枕横位阴道助产成功率100%。结论 Kielland产钳用于第二产程持续性枕横位阴道助产,可迅速娩出胎儿,损伤小,安全可靠,可与传统Simpson产钳互为补充,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Kielland产钳术 Simpson产钳术 阴道助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中产钳助产对产妇分娩安全及盆底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初次分娩产妇51例,按照分娩过程中是否采用产钳助产分为对照组(n=24,剖宫产)和观察组(n=27,产钳助产)。比较两组分娩指标、盆底肌状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Ⅱ型肌纤维肌力高于对照组,且≤Ⅱ级人数占小于对照组、≥Ⅲ级人数占比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产褥感染、软产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中产钳助产对产妇分娩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分娩方式,经积极的康复治疗后,可有效防止产妇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 标签: 阴道分娩 产钳助产 产妇分娩 安全 盆底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钳应用于剖宫产中解决娩头困难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病房在2012年4月~2012年12月间的剖宫产中遇到娩头困难者使用剖腹产产钳助娩36例的资料,临床观察胎头娩出时间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使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娩头困难助娩成功36例,成功率达100.0%,胎头娩出时间均小于130s,仅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但均无头面擦伤、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剖宫产中使用剖宫产产钳处理娩头困难是安全有效地措施,胎头娩出时间比较传统徒手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产钳 娩头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现对2017.05-2018.05我院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异常时选择产钳助产和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母婴结局。结果产钳助产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新生儿肺炎方面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异常时采用产钳助产可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率,提高分娩结局,减少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使产妇产后的身体及早恢复。

  • 标签: 第二产程异常 产钳助产 剖宫产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评价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60例产妇分为2组,即对照组30例,自然分娩;观察组30例,产钳助产。以两组产妇盆底肌电值、并发症为对比指标。结果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均显著提高,但较对照组,观察组慢肌与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恢复更慢(

  • 标签:
  • 简介: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及异常分娩、抢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手段,是产科最常见手术,胎头高浮及胎头深嵌是剖宫产中取头困难的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盆狭窄和麻醉肌松差及巨大胎儿,处理不当易发生子宫切口裂伤,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导致产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徒手娩出胎头困难时应用产钳助娩,效果好,安全,值得推广使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产钳助娩 临床应用 剖宫术 子宫切口裂伤 剖宫产术 新生儿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