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低位产钳助产的指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位产钳在难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施行低位产钳助产的5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低位产钳助产的适应症和采取手术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产妇的影响多表现为阴道壁撕裂伤及宫颈裂伤等,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面部皮肤受损及头皮血肿等。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7.5%,阴道壁裂伤的发生为5%,宫颈裂伤发生率为2.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7.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5%。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为5%,面部皮肤擦伤发生率为7.5%,头皮血肿发生率为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2.5%,臂丛神经受损发生率为2.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作为解决产科难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安全性和成功率都比较高,不但能挽救母婴生命,还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位产钳助产术 阴道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产妇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方式,观察组50例产妇采取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较优(P<0.05)。结论:对产妇采用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后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 低位产钳助产术 阴道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分娩的过程中实施胎头吸引助产及低位产钳助产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产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妇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40例产妇实施胎儿吸引助产的干预,针对研究组40例产妇实施低位产钳助产的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后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产程时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对比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临床分娩干预的过程中为产妇实施低位产钳助产及胎头吸引助产的干预效果均较高,但低位产钳助产能很好的预防和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胎头吸引助产 低位产钳助产 妇科分娩 产程时间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助产中的应用。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限,对44例在本院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2)采用产钳助产,实验组(n=22)采用胎头吸引,对比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头吸引产钳助产相比,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术 助产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钳助产在胎头高浮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收治的胎头高浮产妇中随机性抽选出80例进行研究,将这80例胎头高浮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徒手助娩,观察组实施小产钳助娩胎头,对比两组胎儿分娩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分娩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而且对照组新生儿分娩Apgar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将数据带入统计学中进行比较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小产钳在胎头高浮剖宫产产妇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缩短胎儿分娩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产钳 助产 胎头高浮 剖宫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产钳和胎吸助产对头位难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产钳组以及胎吸组,前者接受产钳助产,后者接受胎头吸引,并对比两组不同的助产效果。结果 助产成功率,产钳组较高,与胎吸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钳组明显低于胎吸组,对比结果(p

  • 标签: 产钳 胎吸术 助产 头位难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产钳和胎吸助产对头位难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产钳组以及胎吸组,前者接受产钳助产,后者接受胎头吸引,并对比两组不同的助产效果。结果 助产成功率,产钳组较高,与胎吸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钳组明显低于胎吸组,对比结果(p

  • 标签: 产钳 胎吸术 助产 头位难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低位产钳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缩短二产程,迅速安全娩出胎儿的应用及安全性临床价值。方法对40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资料分析组1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钳助产10列。组2为再次剖宫产手术25列。比较2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损伤,软产道撕伤的,产后感染,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结果再次妊娠并非剖宫产绝对指针。在有急救条件的医院,掌握阴道试产条件,评价妊娠期瘢痕愈合情况,无试产禁忌,在严密监测下阴道分娩并应用产钳可有效缩短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不增加先兆子宫破裂和新生儿窒息及软产撕伤,可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有效控制剖宫产率。结论瘢痕子宫在阴道分娩中应用产钳助产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产钳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运用。方法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单叶产钳助产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叶产钳在阴道助产实践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对母婴损伤小的助产方法。结论单叶产钳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叶产钳助产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产钳助产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选取本院接收的112例难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尝试实施阴道分娩,采用电脑表格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阴道分娩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观察组阴道分娩采用阴道产钳助产方式,对比两组剖宫产率以及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难产产妇 阴道产钳助产 剖宫产率 不良分娩结局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改良式低位产钳结合无保护会阴助产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初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60例。观察组接受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 对照组单纯接受改良式低位产钳。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Ⅰ度会阴裂伤 15例, Ⅱ度会阴裂伤 44例, Ⅲ度会阴裂伤 1例。对照组产妇Ⅰ度会阴裂伤 0例, Ⅱ度会阴裂伤 59例, Ⅲ度会阴裂伤 1例。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剧烈疼痛率 1.7%及尿潴留率 1.7%均低于对照组的 31.7%、 1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采用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可以降低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和尿潴留发生率, 疼痛程度得到缓解, 使产妇的分娩质量得到提高, 具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分娩质量 改良式低位产钳术 无保护会阴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单胎初产妇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改良式低位产钳助产技术,研究组产妇采用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产妇的第二产程、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会阴黏膜擦伤、Ⅰ度裂伤、Ⅱ度裂伤、尿潴留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可以显著的提高自然分娩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改良式低位产钳术 无保护会阴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改良组,并选择同期实施常规会阴侧切低位产钳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改良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近,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相近,P>0.05;改良组产妇分娩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妇并发症,减少中术后出血,加速术后康复,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低位产钳术 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胎头吸引助产产钳助产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简要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入我院行阴道助产的36例产妇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选取法将行阴道助产的36例产妇进行分组,共计分为2组,每组各18例,其中对对照组采用产钳助产方式,对观察组产妇采用胎头吸引助产方式,通过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及产妇妊娠情况,最终完成胎头吸引助产产钳助产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探究。结果: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及产妇妊娠情况,观察组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头皮损伤、产妇分娩出血量、软产道裂伤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助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妇进行引导助产过程中,开展胎头吸引助产方式助产成功率明显高于产钳助产方式,且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头皮损伤、产妇分娩出血量、软产道裂伤情况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在临床助产过程中,可大大应用临床之中【1】。

  • 标签: 胎头吸引助产 产钳助产 阴道助产 妊娠情况 新生儿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10月分娩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照组采取旧产程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预后、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分娩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助产措施 产钳助产 母婴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实施不同的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各50例,结果 产妇分娩状况与婴儿状况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助产措施 产钳助产 母婴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剖宫产率中阴道产钳助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生产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在生产困难时直接采用剖宫产,试验组产妇在生产困难时优先考虑阴道产钳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完成后,试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中阴道产钳助产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产妇的顺产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剖宫产率 阴道产钳助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位产钳助产在产科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产科接收的60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两组,为参照组行剖宫产手术分娩,针对研究独实施低位产钳助产分娩。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指标、产褥感染发生率指标,以及软产道出血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头皮血肿发生率指标,以及窒息发生率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在妇产科临床中的运用,能取得较好结果。

  • 标签: 低位产钳助产术 剖宫产手术 产科分娩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作用探讨。方法:以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为研究时间段,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为我院产科的 55例产妇,在数字编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 27例与实验组 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胎头吸引助产方法,实验组产妇则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方法方式。对比两种助产方法应用下产妇中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结果:在低位产钳助产方法的应用下,实验组产妇的产妇中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比对照组更佳,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在产妇生产期间采取低位产钳助产方法方式能够促进产妇更好的分娩,保障新生儿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妇 胎头吸引助产 低位产钳助产 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