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改善精神患者睡眠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精神睡眠障碍患者46例,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加上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半个月,三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早醒延迟时间明显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明显改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磁治疗 精神病患者 睡眠状况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患者住院期间建立与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探视干预方法,探视时机,沟通作用和沟通探视需要。方法选择40例住院精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患者不宜探视,缓解期应争取家属适当探视有利于疾病康复,长期住院的病人及时与家属沟通,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让病人安心住院。结论掌握适当的探视时机,是促进精神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精神患者 探视 沟通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近些年,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精神疾病的合并症,由于受到应用抗精神药副作用的影响,以及自身心脏,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的作用,使“心悸证”出现机率明显增多,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药治疗“心悸证”,使其病证得到明显的改善,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心悸证 中医 中药 治疗
  • 简介:摘要X线检查在精神专科医院精神患者的身体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文中分析了我院三十年以来在X线检查中患者出现的误诊、漏诊的各种原因,促使了我们在将来工作中尽量减少误诊、漏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误诊 漏诊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针对临床治疗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过程中,使用利培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共计84位患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者平均分为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所有病者均采取碳酸锂基础治疗,针对实验观察组在基础疗法之上外加利培酮,而常规对照组则外加氯氮平,进而分析对比两组病者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病者PANSS、BRMS、HAMD等方面的因子标准评分都有所降低,实验观察组的评分要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差异上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总体有效率实验观察组要明显比常规对照高,其TESS评分也要明显比常规对照组低,(P<0.05)两组数据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针对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使用利培酮能够有效的开展治疗,同时病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 标签: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疗效 基础碳酸锂治疗 利培酮 氯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精神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系统性的回顾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精神患者492例,并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结果结果显示,492例老年精神患者中,在住院护理期间发生摔倒损伤的患者有27例,占总体的5.49%。其中患者的年龄、用药类型、环境因素等都导致了该状况的出现。结论及时分析老年患者出现摔倒受伤的因素,定期对于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和患者家属沟通,可有效的改善老年精神患者状况。

  • 标签: 老年精神患者 跌倒损伤 因素探究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传染病院护理人员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健康干预,从而降低其心理压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96份问卷进行调查,由专人进行指导,单独答卷,当场收回,结果通过5项健康干预充分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结论对调查中发现有症状的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健康干预 传染病 心理压力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家庭干预在周期性精神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入组病例为我院同期出院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我们对其中的一组家属定期培训、指导、回访;另一组作为参照组,跟踪回访3年。结果干预组家属对周期性精神知识的知晓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显著好于参照组,干预组病人病情稳定程度显著好于参照组。干预组病人的3年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 标签: 家庭干预 周期性精神病 家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精神患者因氯氮平致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观察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精神患者中有18例(36.00%)出现了心律失常;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有11(22.00%)例、室性早搏患者5(10.0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4.00%)例。对照组精神患者中有5例(10.00%)出现了心律失常;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有3(6.00%)例、室性早搏患者1(2.0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2.00%)例。此外,通过随访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精神状态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氯氮平虽然在导致心律失常上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对于改善精神患者的日常精神状态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效果。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较好的检测出因氯氮平致心律失常的精神患者其具体的心律失常情况,同时,其检测结果还能够为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作出指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精神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抗精神药物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66例抗精神药物中毒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一35)和观察组(N一31)。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抢救程序进行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精神药物中毒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抗精神药物和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精神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药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非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抗精神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入组时有12例发生率窦速,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2例室上性早搏,占1.38%;2例室性早搏,占1.38%;12例ST-T改变,占8.28%;30例窦速,占20.69%,15例窦缓,占10.34%;3例传导阻滞,占2.07%;1例Q-T间期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对心血管系统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典抗精神药物 非经典抗精神药物 心肌损害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部B超用于酒中毒性精神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自2014年5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48例酒中毒性精神患者,采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加以分析,且对48例患者的肝胆胰脾肾进行B超检查。结果在男性与女性检出率上,男性患者检出率(43.18%)明显高于女性患者检出率(25%),(χ2=10.052,P<0.05);在脏器病变检出率上,肝病变的检出率较高(12.5%),而脾脏病变的检出率较低,(χ2=10.124,P<0.05)。结论采用腹部B超对酒中毒性精神患者的肝、胆、胰、脾、肾进行检查,其检查效果较佳,是较为简便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腹部B超 酒中毒性精神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患者,将5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医师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治疗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的方法对对照组实施治疗,患者用药6周后对其实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的治疗中,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患者实施用药,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方便实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培酮 碳酸锂 裂情感性精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均以5周为1个疗程,就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施以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治疗依从性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精神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治疗效果,是较为符合慢性精神疾病护理趋势的理想方案。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精神病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责任制管理在社区精神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方法用“随机法”将246例精神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予以社区责任制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管理满意度(96.7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在社区精神患者随访中实施社区责任制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责任制管理 精神病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患者伴发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方法将30例精神患者伴发糖尿病发生低血糖进行护理干预前后对比。结果干预前低血糖发生率为23.3%,干预后低血糖发生率为3.3%。结论精神患者伴发糖尿病必须进行护理干预。

  • 标签: 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流浪精神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检测情况,为进一步的预防、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80例住院流浪精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乙肝、梅毒及艾滋病等方面的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同期住院的180例精神患者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组患者的乙肝、梅毒和艾滋病总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住院精神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流浪人群是乙肝、梅毒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对新入院的流浪精神患者进行及时的乙肝、梅毒与艾滋病检查,加强监管、积极控制、预防与治疗。

  • 标签: 住院 流浪精神病患者 乙肝 梅毒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文法拉辛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性抑郁症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精神性抑郁症患者中选取48例患者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联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采用文法拉辛联合利培酮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并且在第一、二、四、六周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相当,但实验组治疗方法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精神性抑郁症患者来说,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但是采用文法拉辛联合利培酮治疗方法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文法拉辛联合利培酮 精神病性抑郁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次肇事肇祸精神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2例患者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首次肇事肇祸精神患者父母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首次肇事肇祸精神患者父母SDS、SAS得分也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首次肇事肇祸精神患者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照顾患者的水平。

  • 标签: 肇事肇祸 精神病 父母 SCL-90 SDS SAS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精神患者在MECT治疗前及MECT治疗后48小时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运用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对比MECT治疗前后情况,患者在总正确数、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次数、概念反应水平数、分类完成数、完成第一组分类的尝试次数、思维持续的失败、学习到学会这9项威斯康星卡片测量指标方面得分无显著差异。然而,相比MECT治疗前,患者治疗后在威斯康星卡片测量中非持续性错误数显著减少。结论MECT可能对精神患者认知功能有所改善。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威斯康星分类测试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