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渗透

高铭雨

济南市历城区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华山园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25010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为了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展现美的能力,在教育体系中渗透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简单阐述了在幼儿艺术教育系统中,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作用与价值,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提升其渗透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教育;幼儿教育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从传统民间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种教育渗透能够帮助其更好的进行传承与发扬。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具备非常深远的文化内涵,而为了保障这些文化瑰宝能够得到长久的流传,就需要从“人”出发,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人”的存在,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实际上我国目前很多的优秀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无法继续传承的难题,其中不乏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均面临着濒临消失的险境。因此为了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必须要强化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通过将其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之中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早的接触传统民间艺术,引发其好奇心,培养其兴趣,最后形成热爱。这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一条创新的、有效的途径。

从幼儿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说,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加丰富的、更加多样的课程资源。由于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已然成为了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而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课程资源,但将其渗透到幼儿教育之中,同样能够帮助幼儿艺术教育达成课程资源拓展的目的。不仅如此,以往的传统民间艺术,一般无法让幼儿通过传统的课堂进行接触,因此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优势互补的作用。除此之外,传统民间艺术与幼儿艺术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开阔其艺术视野,从而建立起学习艺术的兴趣。幼儿阶段的人类本身就拥有着相对强烈的好奇心理,而通过参与民间艺术活动,则可以充分的开阔其艺术视野。由此可见,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民间艺术,是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的教育意义的。

二、提升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渗透效果

(一)提升幼儿感受能力

艺术欣赏课的开展,能够帮助幼儿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因此这也是艺术教育体系当中极为重要的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开阔艺术视野,激发学习热情等帮助。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艺术欣赏课的开展一般是以音乐与美术为主,类型内容相对较为单一,从而使得幼儿的艺术视野相对较为狭隘。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渗透其中,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活动的乐趣,更加有效的提升幼儿感受艺术美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全面的展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同样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展示,能够使幼儿更加真实的、更加全面的欣赏艺术之美。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前整理好的木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相关图片,或者是一些经过剪辑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播放,利用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其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效果:另一方面则是举办相关的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此类教育活动,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各种传统民间艺术,从中获得更加真实的对于艺术的感受。

(二)提升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音乐与舞蹈是人类展现艺术美的重要的、有效的方式。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也同样如此。幼儿可以通过音乐与舞蹈的学习,充分展现其表现美的能力。传统民间艺术中,表现美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也不乏独特的音乐与舞蹈,这些融合了民族文化的艺术,拥有更高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表现美的能力。例如莆田地区的《九莲灯》等,都是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将这些艺术形式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之中,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简化与改编,可以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与学习,从而有效的提升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三)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人类在幼儿阶段,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有着不受拘束的创造能力。为了充分挖掘与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可以通过在教育活动中融入民间艺术美术课程的方式,不但能够对传统民间艺术更好的进行保护与传承,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教育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开展相关的艺术主题活动,例如艺术绘画活动。通过幼儿教师的辅助指导,让幼儿利用画笔等工具,对所见之事物进行描绘。通过这种教育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能力。幼儿通过画笔与画纸,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绘于纸上,在锻炼了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同时,也会激发对于艺术文化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与传统民间艺术相关的手工品制作活动。在传统民间艺术中,手工艺品的制作项目种类非常之多,例如剪纸、扎灯等。将其与幼儿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从当地文化出发,开展与之相关的制作活动,丰富教学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让幼儿更加熟悉本地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还应当尽量的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和孩子一同完成手工艺品的制作,以此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拥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凭借自身对于民间艺术的认知,发散思维,充分的展现自身的创造能力,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画布中添上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四)提升教学人员综合素质

一般来说,传统民间艺术经过历史的沉淀,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以此为主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学人员拥有相对较高的素质要求。教学人员应当主动的对相关的民间艺术进行学习与了解,只有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也可以说,民间艺术与幼儿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基础的、关键的作用,所以提升其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育机构应当定时的、定期的对教学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以此确保教学人员的专业程度;其次,还应当组织教学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以避免纸上谈兵的状况发生。

(五)传统民间艺术的采选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历来已久,民间艺术的资源与类型也多如星辰。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在其中渗透传统民间艺术不能盲目的进行,需要仔细甄别其是否适合幼儿进行学习。在实际的采选过程中,一般要考虑两方面:其一是艺术内容能否满足正能量的要求;其二是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阶段。例如,雕刻类民间艺术,幼儿阶段的人类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因此在学习雕刻类民间艺术时存在着不可预估的风险。而陶艺类的民间艺术,便是属于非常适合幼儿艺术教育的类型,既可以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又没有伤害到孩子的危险,可以充分的展现民间艺术与幼儿艺术教育相融合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民间艺术与幼儿艺术教育体系相融合,不但能够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帮助,还可以为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所以必须要加大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确保幼儿艺术教育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5):173-174.

[2]王海燕.张发勤.幼儿手工活动现状调研及分析[J].才智.2018.(0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