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幼儿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

凌丽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幼儿园 重庆沙坪坝 400038



摘要: 幼儿心理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幼儿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重视,这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完善幼儿的人格和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幼儿心理问题的形成及有效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心理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供广大教育者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学前心理教育;有效性;实现策略

在组织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恢复心理健康,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幼儿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并以乐观的态度融入日常生活和活动中。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会逐渐建立情绪控制能力和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稳定的情绪参与活动;孩子会与伴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伴侣建立信任友好的交流氛围;孩子们会逐渐树立高尚的热爱生活的个人品质,把热爱生活的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一、现阶段幼儿心理教育的状况

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为幼儿心理教育做出的巨大努力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许多学校及时意识到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幼儿的心理辅导,采用许多先进的教学策略。

总的来说,我国学前心理教育的现状是乐观的,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改革创新的空间。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是一些幼儿园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现代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提高孩子的个性和品格,从根本上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的教师思想上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教育意义,过于注重表面效果。原因是它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因此,教师应积极提高个人专业素质。

二、幼儿心理常见问题的实例分析

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的心理和情感问题

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经常受到一点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情绪会波动很大。例如,孩子们不喜欢上学,心不在焉,甚至当他们听说学校时假装生病。或者以打碎东西、打别人、哭闹的形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教师应仔细分析原因,从源头解决,孩子不喜欢学校可能会因为想家,不能静心学习,等问题缺乏兴趣,教师应服下药,改变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气氛,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也充分辅导。

2. 幼儿的心理问题来源于行为和习惯

比如多动症、咬指甲等,要由老师来照顾,心理咨询要科学合理的进行。

三、幼儿心理教育的实施策略

1.建立健全幼儿园规章制度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它承担着高度的社会责任,也承担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状况,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在幼儿园建设中,要加大对幼儿心理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培训,多组织实践培训,提高观念,提高教师的个人道德水平和素质。作为人们的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无论他们长相如何,性格不同,聪明还是愚蠢,都被别人对待,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心理上非常关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更难以接受批评,从而会引起孩子的自卑感,长期下来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全社会都应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孩子。

2. 教学中应穿插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科目,它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咨询,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技术,不知觉过程完成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教育不仅是局限于一个特殊的部分在本教程中,您还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个全面的心理指导,教师应该树立榜样,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童话为孩子的解释或动画来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适时进行灌输引导教学,保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例如,在“农夫和蛇”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扮演角色。通过深入的角色扮演,让孩子深刻理解做人要诚实、报恩,从而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性格。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良好的教育氛围能让孩子有安全感。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师需要创造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物质环境方面,教师可以美化校园,购买安全环保的娱乐设施,准备丰富多彩的教材,可以唤醒孩子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情操。期刊文章分类查询,所有在期刊图书馆的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幼儿教师与幼儿交谈要有足够的耐心,体现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幼儿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表达能力缺乏,加上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在要求幼儿完成规定的内容时要学会移情,学会用幼儿的心理和视角去观察问题,不能用体罚的形式来摧毁孩子的心灵。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当孩子之间有冲突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当孩子们有快乐的事情要解释的幼儿园老师,老师也应该学会与孩子分享,这种亲密关系是容易让孩子有安全感,所以他们更愿意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

4. 家庭合作使教育更具互动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重视,产生融合效果。幼儿园在三者中起着支柱作用,在教育中起着引导作用。因此,还应主动与社区和家庭沟通:向社区提出优化环境的建议,让孩子生活在美丽自然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家庭和睦,陶冶孩子的情绪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让父母懂得如何教导,为孩子树立学习的好榜样,也要提醒父母使用适当的方法,注意多给孩子鼓励。

一起,让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现代化的社会观念必须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强烈的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孩子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产生了许多心理困惑,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广泛宣传幼儿心理健康知识,遵循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科学地指导幼儿心理健康。针对部分孩子内心抑郁、焦虑、孤独、甚至反抗和反抗等现象引起的心理问题,通过亲子沟通、习惯、情商等方法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动机、移情能力,培养孩子的坚韧、谦虚、谨慎、使孩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全人格的建设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教育这一课题由来已久,要想实施有效的心理教育指导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幼儿是弱势群体,教师、家长、学校都需要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与他们沟通,及早发现不良情绪的产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尽快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性格,通过日常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背景下提高孩子的心理年龄。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研究有效的实施策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班级,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璇赵静赵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7)。

[2]刘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