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成功培育,以及成体干细胞不断被成功培育成机体的其它细胞类型的报导,引起了当今世界各界的强烈关注.我们将有可能利用干细胞所具有的潜力去治疗遗传性或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和心脏病等.但在使用这些方法作治疗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和掌握调节干细胞保持为干细胞或引导其特殊分化途径的调控机制及体外培养的一些影响因素.

  • 标签: 干细胞 调控机制 体外培养 影响因素 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后抑郁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28,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3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初产妇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948;P<0.001)。结论对初产妇采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分娩后抑郁情绪,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初产妇 分娩方式 抑郁
  • 简介:EB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达90%,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噬血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相关性免疫缺陷病及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肿瘤(如鼻咽癌、胃癌、伯基特淋巴瘤、何杰金病、T/NK细胞淋巴瘤等)等。EB病毒感染导致人体发病的机制复杂多样,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本文将对EB病毒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EB病毒 缩主克服 细胞分化
  • 简介:1957年,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的Isancs和Lindenman在研究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发现一种可溶性物质,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物质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于是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n,IFN)。IFN是在干扰素诱导素作用下,由细胞的基因控制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反应等一系列作用的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在干扰素抑制肿瘤的作用中,抑制骨肉瘤的作用是最有成效的。骨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及远处转移的能力。这一特性不但增加了病灶手术切除的难度,而且由于患者出现早期、多发转移而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最近Todesco等在临床应用α干扰素治疗骨肉瘤患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他们总结认为干扰素对肿瘤切除术后残余灶的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Jia等发现干扰素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楼国良等也发现重组干扰素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trande等报道用人白细胞IFN治疗骨肉瘤,治疗组的逐年肺转移率和死亡率都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现将国内外对干扰素抑制骨肉瘤的机制的研究简介如下。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骨肉瘤细胞 可溶性物质 调节免疫反应 远处转移 手术治疗
  • 简介:1923年Lowell首先报道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病人出现精神状态异常,1941年Rothermich等报告8例胰腺炎并发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激动伴妄想及幻觉等神经症状,并首次提出胰性脑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的概念。PE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8.2%,而死亡率为67.0%,是引起SAP病人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此病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性脑病 氧自由基
  • 简介:Micro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调控性小分子RNA,通过降解靶基因mRNA或者转录后抑制靶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microRNA参与调控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以及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病理过程。本文就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基因调控 肿瘤治疗
  • 简介: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结束了部分产妇因产后出血常规治疗失败不得不切除子宫的历史,开创了一种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技术,为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一个简单方便、有效、损伤小的方法。1979年Brown首次将介入治疗成功用于产后出血。目前用盆腔内动脉栓塞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成功率高达85%~95%。但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对患者来说仍是一种较强的应激源,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心理改变。所以别对产后出血介入术后产妇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介入治疗 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视紫红质是感光细胞中的一种视色素,在光线的接收和视觉电位的产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视紫红质接到的过度光信号传导是光性视网膜变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视紫红质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视紫红质 视网膜变性
  • 简介:为了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特点,研究探索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并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手段、实验考核几个方面提出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 标签: 人体解剖生理学 应用心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骨是一种不断重塑的活性组织.骨重塑是由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两个过程协调完成.对骨吸收起主要作用的是多核-破骨细胞.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巨细胞,每个细胞具有2-100个核不等,直径可达100μm,位于哈佛系统内的骨内膜表面和骨膜下表面.尽管许多调节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的因素仍然未知,但对破骨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认识已有了很大进步.

  • 标签: 影响因素 破骨细胞 细胞功能 激素 破骨细胞活化因子 破骨细胞抑制因子
  • 简介:1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原理研究根据经典的Hebb原理,学习和记忆是以同时活跃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修饰能力为基础的。唐亚平等利用基因技术,通过增强神经元之间的依赖NMDA(N-Methyl—D-Aspartate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R2B)的突触性结合能力,诱导和维持长时程增强(LTP)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受试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发现NR2B的功能(活化)的可恢复性对记忆的巩固和维持具有决定作用。

  • 标签: 记忆能力 学习 N-甲基-D-天冬氨酸 应激 结合能力 长时程增强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情况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及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58,32.27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缓解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理状态,降低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脑卒中后伴发睡眠障碍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舒乐安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简介:目的研究大量食用普通豆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豆腐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6只。给予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普通豆腐各剂量组通过喂食给予相应剂量的豆腐。5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仪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海马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普通豆腐大剂量组小鼠穿越站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而中小剂量组穿越站台的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食用普通豆腐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豆腐 小鼠 衰老模型
  • 简介: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混合痔手术方法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155例。对照组采纳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纳PPH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手术可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病情,加快切口愈合,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混合痔 并发症
  • 简介:1精原干细胞的一般特性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stemcell,SSC)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上,细胞及核大,多呈圆形,核仁位于中央;胞质中有核糖体,线粒体丰富靠近核膜,呈圆形或椭圆形,内有板层状线粒体嵴,其余细胞器并不发达。它可分为A、B两型。在体内,A型精原细胞有3种命运:一是保持为A型精原干细胞;二是分化为中间型和B型精原细胞;三是发生凋亡。非灵长目哺乳动物的As(Asingle)精原细胞是干细胞,它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两个新的干细胞,也可以胞质不完全分裂形成通过细胞间桥成对存在的Apr(Apaired)精原细胞.

  • 标签: 干细胞增殖 影响的研究 生长因子 分化 A型精原细胞 精原干细胞
  • 简介:近年来,神经、内分泌以及激素变化对皮肤修复与再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皮肤是一个具有极大活性的“生物工厂”,能够合成或者参与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人们对皮肤功能的认识变的更加明确和完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交互作用,为皮肤组织修复与再生方面的研究开辟了诸多新领域,引发了许多新思路。

  • 标签: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皮肤修复 再生 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变化 皮肤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irin,ASA)预处理对豚鼠内耳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和保护机制。方法健康豚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阿司匹林50mg/kg,每天一次共7d),模型组和干预组各分成3个亚组:IRI6h组、24h组和48h组。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耳蜗的形态学改变;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耳蜗各部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耳蜗罕见凋亡细胞;模型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耳起保护作用。

  • 标签: 耳蜗 阿司匹林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能增殖成恰当数量的细胞,在脑部各个区域按正确顺序排列组合,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这是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众多研究提示细胞外因子参与此过程的调控并影响NSCs的分化启动和分化方向.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