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采取生化试验标本分离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25例。分别采用分离胶管以及真空干燥管分离患者血清开展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在干燥管与分离胶管下其ALT、AST、钾、钙、葡萄糖、总蛋白、清蛋白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离胶管能够分离出充足的生化检测标本,与真空干燥管的相比其偏差值更小,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真空干燥管 分离胶管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如何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各50例,A组采用断脐后纱布包扎24小时,完后脐带消毒干燥暴露;B组采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用一次性护脐带,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完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感染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A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得出为了防止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脐带护理最佳时机是新生儿出生后2-3天。结论新生儿在出生后,脐带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脐带护理在预防脐带感染的同时更重要可确保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医务人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选择脐带护理的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带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脐带 护理
  • 简介:摘要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可以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诱发该疾病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治疗手段为综合治疗。但因为此种治疗手段的效果不高,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神经外科专家,便就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展开研究。本文以重型颅脑损伤为立足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治疗方法研究,及研究进展等,展开分析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见收治的Hangman骨折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分组治疗,A组采取前路手术治疗,B组则采取后路手术治疗,两组各30例。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提示A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则提示A组更低(P<0.05)。对比骨折愈合率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Hangman骨折采取后路手术创伤更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高,前路手术创伤更大,但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临床具体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

  • 标签: Hangman骨折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硬化腹水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2月1日期间本院收治入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作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0%,与治疗前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内科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妊高症患者在行剖宫产手术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64例,第二组30例,第三组10例,在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进行麻醉。第一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第二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第三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三组患者麻醉后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从麻醉起效速度与阻滞效果来看,第一组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平均动脉与低血压发生率来看,其余两组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的发生观测,各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症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合适推广。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剖宫产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126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儿雾化吸入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超声雾化吸入法)和B(氧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各63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取氧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治疗的B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显著高于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的A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患儿心肺功能各项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以及最大呼气流速)均显著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A在患儿刺激性呛咳、唇部发绀、哭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5%,显著高于B组患儿的12.7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肺功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不同雾化吸入方法 小儿哮喘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结果24例患者给予钻孔引流术,其中1例术后未好转行二次引流术改善,2例复发接受再次手术。2例患者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例因发生硬膜外血肿、血肿多数呈血块,无法保证彻底引流排出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1例因血肿包膜厚度较高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2例患者术后均成功治愈。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共2例(7.69%),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钻孔引流术通常为临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手段,该方法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但若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伴有硬膜外血肿及血肿包膜厚度较高等特征时,则需给予骨瓣开颅清除术以便于有效地清除病灶处的血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方法 安全性 适应范围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炎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多是厌氧菌引起的,发病机制多是致病性厌氧菌取代了正常过氧化氢乳酸杆菌,致病性杆菌成为致病菌,诱发细菌性阴道疾病的产生。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实验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生殖器感染性疾病 厌氧菌 实验检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方法及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我院8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急护理措施的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方式后,对照组患者中,6例不满意,实验组中,2例不满意。可得,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中1例无效,对照组中11例无效。可得,实验组疗效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用应急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应急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不同年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抽取本院15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儿童54例,实施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30例,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4例。96例成人患者随机划分为三组,各组30例,分别实施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儿童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满意率方面进行比较,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患者不同治疗方法中,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有效率最高93.33%,其次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有效率为90%,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效率为66.67%,各个治疗有效率结果之间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率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尺桡骨骨折不同年龄患者应选用不同治疗方法,从而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不同年龄 尺桡骨骨折 治疗方法和疗效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微生物的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要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提高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生物检验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质量控制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 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可以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诱发该疾病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治疗手段为综合治疗。但因为此种治疗手段的效果不高,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神经外科专家,便就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展开研究。本文以重型颅脑损伤为立足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治疗方法研究,及研究进展等,展开分析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并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效果,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法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成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58例,共计116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呼吸病人护理全方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8.3%优于对照组的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使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改变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具备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留便方法的便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本院便常规检验患者78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B组患者自行留便,A组采用肛拭取方法留便。结果两组患者便常规结果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需意义(p>0.05)。A组患者生理舒适度(2.58±0.34)分、心理舒适度(1.60±0.95)分;B组患者生理舒适度(4.62±0.04)分、心理舒适度(4.71±0.29)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自行留便或肛拭取的方式留便,均可有效检出疾病。两者在舒适度及适用性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可视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方法留便,以明确检出疾病。

  • 标签: 自行留便 肛拭取 便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的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参与此次研究。分别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和肘部静脉采血,将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液标本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行肘部静脉采血法采集的标本其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相对于行手指末梢采血法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各指标水平,更接近正常值,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集肘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相对于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数值更为准确,结果稳定性更高,应作为血常规检验时首选的采血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的运用与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20例手术室护士为实验组,选择2016年全年的20例手术室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室护士满意比例;护理文件、设备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岗位工作质量、手术间操作质量和手术访视质量成绩;护理前后工作整体考核评分;手术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护士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文件、设备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岗位工作质量、手术间操作质量和手术访视质量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工作整体考核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工作整体考核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士管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手术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 运用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以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3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有2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到E级,且B级患者在术前有15例,术后降低为7例;A级患者术前有16例,术后降低为7例。且,就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实施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活动功能,且辅以有效地预后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