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心脏大血管损伤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39例和干预组39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规范手术护理,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4%,死亡率为2.6%,常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9.5%,死亡率为20.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采取急救手术治疗的同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加强与手术操作者和麻醉师的积极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心脏大血管 损伤 急救手术 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大血管损伤围手术期内的护理。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48例颈部大血管损伤病人,所有患者入院时神志模糊,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护士迅速根据损伤部位准备各种无菌手术器械及行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双腔静脉导管;协助医生进行紧急抗休克抢救和手术处理。结果经过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术中无大出血及血管、气管等意外损伤,术后颈部损伤无明显加重,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颈部大血管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确定性的手术治疗。本次研究的抢救经验认为此类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是迅速判断伤情、快速术前准备、默契术中配合和严密术后观察。

  • 标签: 颈部大血管损伤 急救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研究浅静脉移植修复周围血管损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选择自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来本院就诊且接受浅静脉移植修复周围血管损伤手术的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一系列的术后护理,观察其经过护理后的健康恢复状况。结果: 在手术之后的 12 个小时之内,有 3 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 5 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经过本院护理人员的及时对症护理,患者均脱离危险。

  • 标签: 浅静脉移植 血管损伤 术后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对影响钢管壁厚不均的因素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产生壁厚不均的各方面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制定加热制度、改进穿孔轧制工艺等措施,实现了提高钢管壁厚不均度的目的,满足客户要求。

  • 标签: 加热制度 壁厚不均度 轧制工艺
  • 简介:摘要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骨科病症,在治疗过程中,因为患者既存在四肢骨折的问题,也存在血管损伤的情况,使得治疗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如果治疗措施选择不到位,不但无法治疗病痛,反而会产生二次伤害,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措施。

  • 标签: 四肢骨折 合并治疗 血管损伤
  • 简介: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10-20倍。血管内皮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其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触发和促进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KD患者出现内皮损伤的原因非常复杂.

  • 标签: 尿毒症毒素 内皮损伤 内皮功能 CKD 血液透析患者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本次探究主要针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是在对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出每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同时将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记录下来,在治疗结束后对这7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经过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61例患者治疗有效,只有9例患者治疗无效,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骨折没有愈合,5例患者最后下肢截肢,其中,2例患者是由于股动脉损伤,3例患者是由于供血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应该以血管损伤诊断和骨折修复为主,从而达到降低截肢率,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四肢骨折 血管损伤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42只雄性SD大鼠,用2F球囊导管自腹主动脉切口插入,推拉3次造成左侧髂动脉损伤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d,取大鼠左侧髂动脉及右侧正常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N/M),评价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2只大鼠1只死于术后出血,发生并发症3只,建模成功率90%(38/42)。球囊损伤可以使大鼠髂动脉内膜剥脱,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3d开始有新生内膜形成,7d时内膜面积与N/M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内膜面积逐渐增加,28d达到最大,内膜面积及N/M值14、21、28、5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4、21、28d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8d与56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髂动脉损伤模型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研究的需要。

  • 标签: 大鼠 髂动脉 再狭窄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预防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分析2组术后半年内喉不返神经损伤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半年内喉不返神经损伤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作为甲状腺手术前辅助检查方法,对提示存在右侧喉不返神经的可有效避免术中喉不返神经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预防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损伤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纤支镜透支气管壁针吸活检(TBNA)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本院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TBNA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常规的检查方式与TBNA相结合使用,可有效提高病理取材的阳性率。结论TBNA操作相对安全,并发症少,结合其他常规检查方法,能够提高病理取材的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纤支镜透支气管壁针吸活检 护理配合 体会
  • 简介:近年来,由于机动车事故、街头犯罪或工业事故等原因造成下肢动脉损伤的病例逐渐增多,早期识别并治疗动脉损伤对于其预后至关重要,延迟诊治而导致下肢不可逆转缺血性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最终导致肢体功能受损、肢体坏死的严重后果。

  • 标签: 下肢动脉损伤 动脉内膜损伤 文献复习 腔内修复 超声导引 机动车事故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CTA检查在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合性损伤患者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经急诊CTA检查并确诊为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合性损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现动脉闭塞、动静脉瘘、动脉内充盈缺损症状,其人数分别为45例、7例和11例;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症状,为5例。其中,对57例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诊断发现,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动脉完全断裂、不完全断裂、合并血栓形成和内膜损伤症状,分别为17例、26例、11例和14例。术后,所有患者受损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且血运显示正常。可以发现,术终与术前57例患者的CTA诊断均保持一致性,说明其有100%的准确率。结论急诊CTA检查能有效显示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合性损伤程度,为骨科医生提供精确的影像学资料,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在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下肢血管 闭合性损伤 急诊CTA检查 外伤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颅脑损伤合并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分别进行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例颅脑损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实验组4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清醒的时间手术麻醉效果。结果临床研究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5.7%。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幅度较小。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麻醉,两种药物手术麻醉效果相近,但是舒芬太尼镇痛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也越长,但是对于患者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等生命指标的影响较低。

  • 标签: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心血管疾病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列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急性肺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实验组5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有创通气时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2天、4天后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0.01);且有创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可降低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释放,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肺损伤 机械通气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对光反应以及瞳孔大小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则需要对其视野以及视力进行检查。结果本次研究的8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有2例患者合并视神经损伤。结论护理人员对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准确且及时的掌握有助于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结合中医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方法笔者共对6例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采用该皮瓣进行修复。将腓肠神经的切取端与皮瓣受区的皮神经进行吻合。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周围口径相当的回流静脉吻合。并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进行术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皮瓣水肿。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修复术后效果良好。结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比较方便、实用、成活率高。术后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 标签: 腓肠神经 皮瓣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病理检查证实8例血肝脏血管肉瘤和2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CT检查情况和影像学特征。结果肝血管瘤和肝血管肉瘤的瘤周动静脉短路、CT值和早期强化位置出现几率比较,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延迟期肝血管肉瘤与肝血管瘤可见明显等密度或是高密度患者比例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均存在明确的CT影像特征,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血管肉瘤 血管瘤 CT影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