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疗效。方法对本院13例AVNRT患者行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治疗,先用-30℃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行-75℃冷冻消融,消融4~8分钟,消融过程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冷冻标测及冷冻消融时导管顶端与靶点无位移现象;冷冻标测与冷冻消融过程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2例冷冻标测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复温后,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有效方法,一定温度时间内组织损伤是可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永久性房室阻滞风险,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冷冻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路 经导管
  • 简介:目的探究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86例高原发性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0.8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辅以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保障降压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由于高血压引起头痛、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 标签: 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原发性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在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抗凝治疗病人(实验组)血浆PIVKA-Ⅱ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比较3者出现明显异常最早时间,分析PIVKA-Ⅱ与胛及INR之间相关性。结果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6h,血浆PIVKA-Ⅱ浓度即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60h,PT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实验组首次服华法林后24h,INR出现明显异常,并随时间增加而增高;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浓度与PT呈正相关(r=0.786,P〈0.01);PIVKA-Ⅱ浓度与INR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抗凝治疗患者,通过监测患者血浆PIVKA-Ⅱ浓度可以有效地监测其抗凝程度,联合监测患者血浆PIVKA-Ⅱ浓度、PT、INR则更能早期、有效监测患者抗凝程度。

  • 标签: 维生素K拮抗剂诱生蛋白 华法林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冠心病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概率分别为20%、26.7%、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60%、30%,且观察组患者血脂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优质护理干预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冠动脉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教育效果。方法回顾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调查,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针对型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相同内容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教育后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4%,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0%,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教育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社区中进行高血压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控制该疾病,因此,值得加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宣传力度。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社区 慢性病防治 探讨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当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一共有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将病人血压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病人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诊断试验系统评价包括基于诊断干预性试验研究系统评价基于诊断准确性试验系统评价。本文将讲述如何运用GRADE对诊断试验系统评价证据体进行分级、如何有效运用GRADEproGDT在线工具对GRADE分级结果进行呈现,并对GRADE分级结果进行进一步阐述。

  • 标签: GRADE 诊断试验 系统评价 证据分级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观察性系统评价中三个升级因素证据质量分级过程运用通过一个实例将结果呈现在GRADEproGDT在线工具,并解释结果录入部分可能遇到问题。

  • 标签: GRADE 观察性研究 证据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临床运用研究。方法本文选取12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确定病情后直接确定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对其急救疗效进行分析对比探讨。结果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后,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年龄计分大小、慢性疾病计分大小以及总得分大小分别是(6.99±2.77)分、(1.69±0.60)分、(4.48±1.85)分以及(12.97±4.69)分,其中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总得分大小两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前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后,可以缩短急救时间,缓解创伤应激反应,节省手术时间,改善创伤三联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急救效果。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严重腹部创伤 急救 临床运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61±6)g/L,(120±17)g/L(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预后 鼻肠管 鼻胃管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瓣回纳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应用可行性。方法根据入选排除标准,将56例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骨瓣减压组骨瓣回纳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颅内压监护数值,中线移位恢复程度,脱水剂使用量,术后6月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颅内压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护值,中线移位程度,脱水剂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骨瓣回纳组ADL评分优于去骨瓣减压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行骨瓣回纳既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又减少了二期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带来创伤经济负担。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骨瓣回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护理部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此期间选取8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一年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护理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认同率以及对健康教育干预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时、出院前对健康教育内容认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是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P<0.05);③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干预满意度是96.25%,远高于对照组68.7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认同率满意度。

  • 标签: &ldquo 品管圈&rdquo 活动 健康教育质量改进 健康教育干预 知晓率
  • 简介:目的评估连续心排量监测(Vigileo)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Vigileo监测技术连续性监测SVV、CIScvO2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照组常规完成EGD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EGDT达标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gileo技术指导EGDT能够保证有效组织灌注同时,降低容量过负荷及降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MODS发生率。

  • 标签: Vigileo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收治473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同期就诊100例健康体检者(非心衰组),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将心衰组分为QRS时限〈100ms组(n=271),QRS时限100ms-119ms组(n=108),QRS时限≥120ms组(n=94)三个亚组。比较心衰组、非心衰组之间QRS时限、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异,比较心衰组三亚组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LA、LVEDd差异,分析QRS时限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相关性。结果心衰组较非心衰组QRS时限明显延长(101.45msvs.94.95ms,P=0.000)、LA明显增大(39.73mmvs.31.07mm,P=0.000)、LVEDd明显增大(51.88mmvs.43.54mm,P=0.000)。心衰组三亚组之间LVEF、LVFS、LA、LVEDd有显著差异(P〈0.05),且QRS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与LA、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及衰竭心脏心室重构评价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QRS时限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依据,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并追踪获取文献,查询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7项对比BVS及EESRCT,随访时间从9个月~3年,共5546例患者,其中BVS组3241例、EES组23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BVS患者发生心肌梗死(OR=1.55,95%CI:1.22~1.96,P=0.0003)、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3,95%CI:1.32~2.27,P<0.0001)、支架内血栓(OR=3.62,95%CI:2.12~6.18,P<0.0001)风险高于应用EES患者,但在全因死亡(P=0.1)、心源性死亡(P=0.42)、所有血运重建(P=0.10)、靶病变血运重建(P=0.06)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各项复合终点对比,BVS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37,P=0.0003)、面向患者复合终点(OR=1.21,P=0.005)、面向装置复合终点(OR=1.41,P=0.002)、靶病变失败(OR=1.44,P<0.0001)发生率均高于EES组。结论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BVS安全性有效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优于EES。临床应用BVS应当更加谨慎,新一代BVS投入应用之前,现行治疗方案仍需大量、更长时间随访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有氧康复运动环境,群体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疗效,探讨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康复新疗法。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住入心内科54例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2组患者药物治疗采用相同原则,实验组10人以上群体中进行规律有氧康复运动,对照组要求有氧运动,但对群体运动环境不做要求。两组患者试验前后均给予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心脏康复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观察患者精神心理问题改善情况以及心脏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运动环境进行有氧康复运动试验后各项指标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提示,实验组精神心理问题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平板分级运动试验提示两组患者较治疗前都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群体有氧运动环境有氧康复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对回归社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群体有氧运动 冠心病 精神心理问题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患病情况血脂水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准格尔旗常住居民,进行统一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07年4-12月本次流行病学研究共计调查72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非卒69762人,卒2588例,卒患病率为3.58%.②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年龄组卒患病率分别为0.46%、1.46%、4.68%、7.35%6.28%,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75岁组略为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x2=448.361,P<0.01)、脑出血(x2=105.243,P<0.01)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5~54岁年龄组男性脑梗死患病率(1.27%)高于女性(0.96%);55~64岁年龄组男性脑出血患病率(1.35%)高于女性(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女性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平均值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组女性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升高而增加,与正常水平组比较,其相对危险性亦升高(均P<0.01).TC≥5.68mmol/L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TC正常水平者,相对危险性亦提高(P<0.01).结论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卒患病率为3.5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45~54岁、55~64岁年龄段脑梗死、脑出血患病率高于同年龄段女性;>55岁年龄组女性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升高而增加.

  • 标签: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卒中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DRs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DRs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DC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h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Rs水平与SDNN、SDANN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百分比(%)(PNN50)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DCDRs水平较低,且与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率减速率 连续心率减速率 心肌梗死 猝死 心率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