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Gab2基因在胃癌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对AKT、P-AKT、Bax、Bcl-2表达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Gab2表达。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别用Gab2小干扰RNA(Gab2-siRNA)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细胞,以空脂质体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48h。应用WestemBlot检测细胞Gab2、AKT、p-AKT、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胃癌组织Gab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Gab2.siRNA组Gab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iRNA.NC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迁移数及AKT、P.AKT、Bax、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Gab2.siRNA组细胞AKT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细胞存活率、迁移数及P.AKT、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ab2胃癌组织高表达,沉默Gab2表达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迁移,并通过调节Bax、Bcl-2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与AKT信号通路调控有关。

  • 标签: Gab2 胃癌 AKT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术前化疗对胃癌组织Survivin表达血管生成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7例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FU、CF化疗前后胃癌组织Survivin表达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urvivinMVD化疗前胃癌组织均呈高表达,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FU、CF化疗后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Fu、CF术前化疗,可能通过降低胃癌组织Survivin活性,抑制胃癌组织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胃癌 紫杉醇脂质体 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Survivin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p27kip1蛋白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组织25例癌旁正常组织CyclinA、PTENp27kip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CyclinA、PTEN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35.3%41.2%,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其中CyclinA与年龄有关。经Kaplan-Meier法生存比较,CyclinA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总生存期短,而PTENp27kip1阴性表达者较其阳性表达总生存期长。结论CyclinA、PTENp27kip1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关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效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细胞周期蛋白A PTEN P27KIP1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TRPM8TRPA1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是否表达,以及薄荷醇是否通过作用于TRPM8通道来影响DU145细胞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NestedRT-PCR实验、WesternBlot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法从不同水平(mRNA水平、蛋白水平)以及直观观察层面检测TRPM8TRPA1DU145细胞表达;采用Ca2+成像实验观察薄荷醇能否诱导DU145细胞内Ca2+浓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梯度浓度薄荷醇对DU145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结果NestedRT-PCR实验、WesternBlot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证明,DU145细胞检测到TRPM8表达,而未检测到TRPA1表达.Ca2+成像实验结果显示,37℃环境下细胞荧光非常弱,加入薄荷醇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急剧升高.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未经薄荷醇处理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25、50、75、100μmol/L)薄荷醇处理组细胞增殖率均下降(P﹤0.05).经BCTC预处理20min,薄荷醇所致细胞增殖抑制被部分恢复(P﹤0.05).结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有大量具有生物活性TRPM8通道蛋白表达,而可同被薄荷醇激活TRPA1却未被检测到表达.薄荷醇可激活DU145细胞TRPM8通道诱导Ca2+荧光强度急剧升高,抑制DU145细胞增殖.

  • 标签: TRPM8 TRPAl CA2+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头颈部肿瘤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市三甲医院315例头颈部接受化疗肿瘤患者,分析引起头颈部肿瘤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影响因素。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口腔黏膜炎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有吸烟史患者以及有义齿患者口腔黏膜发病率较高,性别对于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没有影响;口腔pH、白细胞数与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关系(P<0.05),含5-FU、口腔疾患、预防漱口等与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有显著性关系(P<0.05);具有恶心、呕吐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较高,使用抗生素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要显著性低于未使用抗生素患者,具有焦虑抑郁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会显著性增加,随着住院天数增加,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会显著性升高,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口腔疾患、含5-FU、抗生素、住院天数、焦虑抑郁等与头颈部肿瘤化疗患者引起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口腔黏膜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生脉饮加减用于阿霉素引起心肌损害预防治疗.方法:40例非霍奇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予以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生脉饮加减.结果:治疗组ECG异常者共2人次,反应率为1.67%,对照组ECG异常者共25人次,反应率为20.8%.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阿霉素治疗总量累积E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饮加减具有预防减轻阿霉素引起心肌损害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生脉饮加减 心肌损害 预防 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RNA,转录后会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目前研究证明,miRNA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直接参与人类多种肿瘤形成与发展。论文就miRNA表达异常与膀胱癌关系,膀胱癌靶向治疗现状,膀胱癌具有抑癌基因作用及癌基因作用miRNA研究现状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MIRNA 膀胱癌 靶向治疗 异常表达
  • 简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是一种参与免疫抑制通路分子,较多实体肿瘤细胞及其周围T淋巴细胞表面显著表达,能够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结合,抑制肿瘤组织周围免疫微环境,促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PD-1/PD-L1不同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实体肿瘤 表达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blot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组织、90例膀胱癌组织mEH表达情况及其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膀胱癌癌旁正常组织均有mEH表达,但在膀胱癌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组织mEH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31.11%,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65%(P〈0.05),而且与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EH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膀胱癌良、恶性分析及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mEH 膀胱肿瘤 临床病理分期 免疫组化
  • 简介: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对女性生命健康威胁很大。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ases,MMP)家族一种,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相当密切,被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一个因素,但MMP-11表达乳腺癌发生发展作用,仍需进一步明确。

  • 标签: MMP-11 乳腺癌 肿瘤侵袭 远处转移 预后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1(topoisomerase1,TOPO-1)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表达,并分析其与伊立替康(CPT-11)化疗疗效相关性。方法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初诊者98例,均接受FOLFIRI方案一线化疗,化疗前检测肿瘤组织TOPO-1表达水平,分析TOPO-1表达水平与近期疗效关系,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TOPO-1表达水平与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高表达组患者RR为52.2%(24/46),低表达组RR为28.8%(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1高表达位PFS为9.5个月(8-12个月),低表达组为8.0个月(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OPO-1高表达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从伊立替康化疗获得更高近期疗效更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可能对伊立替康化疗更敏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转移性结直肠癌 拓扑异构酶1 伊立替康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诊治老年髋部骨折276例患者资料,男140例,女136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3.3岁。按照手术方式及手术持续时间不同分组,其中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100例,B组(骨折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98例,C组(人工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型)78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3组:X组(手术时间〈60min)140例,Y组(手术时间60~120min)90例,Z组(手术时间〉120min)46例。分别比较手术方式(A、B、C)3组及手术持续时间(X、Y、Z)3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在不同手术方式上,A组100例2例发生DVT,发生率2%;B组98例2例发生DVT,发生率2.04%;C组78例9例发生DVT,发生率11.54%;C组DVT发生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2)。在手术持续时间上,X组140例2例发生DVT,发生率1.4%;Y组90例3例发生DVT,发生率3.3%;Z组46例8例发生DVT,发生率17.4%;Z组DVT发生率高于X组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较大创伤手术方式比较小创伤手术方式增加术后DVT发生率,手术持续时间超过120min明显增加了术后DVT发生率,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不能完全避免DVT形成,应重视术后DVT综合预防及筛查。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 手术时间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DOGl、CDll7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lR)表达以及c—KIT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它们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8例GISTsDOGl、CDll7IGFlR表达情况及40例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DOGlCDll7表达情况。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77例GISTsc—KITPDGF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GISTsDOGl、CDll7及IGFl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95.9%6.1%,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DOGlCDll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7.5%,两者DOGlCDll7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TsDOGl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危险度有关,CDll7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IGFl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77例GISTsc—KIT、PDGFR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4.9%22.1%,两个基因分别以外显子11(54.0%)外显子12(16.9%)突变最多见。c-KIT、PDGFRA基因突变仅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P=0.002)。CDll7、DOGl表达与c—KITPDGFRA基因是否突变无关,而野生型及突变型(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GISTsIGFl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DOGl、CDll7可以提高诊断GISTs准确性,尤其是CDll7表达,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IGFlR可能是野生型GISTs特异性免疫组化指标潜在治疗靶点。将肿瘤原发部位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相结合,对预测GISTs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以及预后更具指导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CD117 DOG1 IGF1R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
  • 简介: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CD14表达,探讨可能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41例肺癌患者血液样本,分别于术前、术检测CD14指标,包括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中性粒细胞率(粒%)、淋巴细胞率(淋%)HLA—DR阳性淋巴细胞率(DR^+/淋),观察其数值变化。结果41例肺癌患者术前与术CD1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高于术前(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高于术前(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淋%)、HLA—DR阳性淋巴细胞率(DR’/淋)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CD14MFI、粒%、淋%DR^+/淋会发生改变,其增强或增高可能与患者病情发展或手术相关因素有关。

  • 标签: CD14 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保证与常规切口近似的疗效前提下,探讨经胸部小切口实施肺癌食管癌根治术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310例肺癌食管癌根治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切口组(改良组)143例,传统组167例,其中包括6例由小切口转换为传统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疼痛程度、上肢功能恢复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小切口实施肺癌食管癌根治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基本相同,但少部分病例应用受限。

  • 标签: 肺肿瘤 食管肿瘤 根治术 胸部小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microRNA-21(miRNA-21)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2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临床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周围正常食管组织miRNA-21表达水平;以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情是否恶化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miRNA-21与临床资料关系。再以肿瘤位生存期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组织miRNA-21相对表达量为(7.57±0.14),周围正常食管组织相对表达量为(1.37±0.08),食管癌组织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72例食管癌患者分为miRNA-21高表达组42例表达组30例,miRNA-2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有关,即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及肿瘤临床分期越晚,肿瘤miRNA-21表达也越高(P﹤0.05);miRNA-2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20.7%,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38.6%,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5,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进展、miRNA-21表达水平是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NA-21食管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且miRNA-2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miRNA-21可以作为哈萨克族食管癌诊断及预后评价指标之一。

  • 标签: 微小RNA 食管癌 哈萨克族 预后 生存率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Krüppell样因子4(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确诊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上述组织KLF4表达情况,分析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结果KLF4蛋白表达于细胞质胞核。食管癌组织KLF4蛋白阳性表达mRNA水平分别为41.7%(25/60)0.445±0.268,低于癌旁组织80.0%(48/60)1.162±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4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者KLF4蛋白阳性表达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0.289±0.091,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4.1%(20/37)0.466±0.019;TNMⅢ期KLF4蛋白阳性表达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0.263±0.058,均低于Ⅰ期57.1%(4/7)0.458±0.033及Ⅱ期53.3%(16/30)0.423±0.0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KLF4蛋白阳性表达位总生存期(OS)为52.4个月,高于阴性表达23.2个月;而KLF4mRNA高表达位OS为50.1个月,高于低表达25.5个月,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KLF4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OS独立因素(P〈0.05)。结论KLF4食管癌中表达下调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预后有关,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指标及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食管癌 Krüppell样因子4(KLF4) 临床意义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中两个因子P16蛋白CyclinD1,并探讨其与外阴癌变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外阴鳞癌阳性表达无论是病例数还是阳性指数与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阳性表达正常外阴皮肤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癌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外阴鳞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期肿瘤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而CyclinD1低于Ⅲ+Ⅳ期(P<0.05)。高、中分化肿瘤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CyclinD1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而且P16蛋白阳性表达与CyclinD1阳性表达有一定负相关性。结论良性病变P16蛋白失活不明显。而在癌变后,P16蛋白失活明显,且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表达越下调。相反,CyclinD1是细胞增殖促进因子,在外阴癌变后,CyclinD1表达明显增加,促进外阴鳞癌发生、发展。CyclinD1P16蛋白呈负相关。

  • 标签: P16蛋白 CYCLIN D1 外阴鳞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VEGF肿瘤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人脑胶质瘤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6例人脑胶质瘤组织8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采用CD34抗体标记测定微血管密度(miarovesseldensity,MVD)并测算水肿指数(edemaindex,EI)。结果:(1)VEGF蛋白主要分布高分级胶质瘤组织瘤细胞胞浆内,低分级胶质瘤呈低水平表达,非肿瘤对照脑组织VEGF蛋白均表达为阴性。VEGF人脑胶质瘤表达率77.8%(28/36)。(2)高分级(Ⅲ、Ⅳ级)胶质瘤MVD(68.88±19.05个/HP)也相对于低分级(Ⅰ、Ⅱ级)胶质瘤MVD(37.82±12.37个/HP)高(t=5.116,P〈0.01)。(3)高分级(Ⅲ、Ⅳ级)胶质瘤水肿程度相对低分级(Ⅰ、Ⅱ级)胶质瘤程度较重。高分级胶质瘤EI与低分级胶质瘤EI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3.852,P〈0.01)。(4)VEGF表达阳性者MVD(53.35±15.71个/HP)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15.76±5.38个/HP)(P〈0.01),VEGF表达阳性者EI(3.45±1.63)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1.35±0.41)(P〈0.05)。结论:VEGF表达水平对判断人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级别有重要价值。VEGF表达MVD、EI检测结果可作为人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判断指标。

  • 标签: 胶质瘤 VEGF MVD EI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5(LN-5)表达及其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7例肺腺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5蛋白表达,同时通过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分析LN-5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LN-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12/57),癌旁组织为1.7%(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敏感突变(E19+E21)发生率为43.9%(25/57),EGFR非敏感突变(野生型+E20)发生率为56.1%(32/57)。LN-5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GFR突变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LN-5表达与EGFR突变呈负相关(r=-0.283,P〈0.05)。结论LN-5肺腺癌组织表达升高,且其表达与EGFR突变状态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肺腺癌 层粘连蛋白-5(LN-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