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状态,并且指出了人类走出异化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这些是其他现代哲学家无法企及的重大成就。由于苏联马克主义哲学对马克的误解,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 标签: 能动性与受动性 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 人的生存状态 劳动实践活动与人的解放
  • 简介: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两个主流意识形态,三民主义马克主义有着客观上相似的传入渠道和相同的衍生背景,并且共同促成了"中国"意识的高扬。但在"中国"国情的解读视角上,却存在着儒学本位与现实本位的实质差异,并进而在"知"与"行"、政党与民族、化大众与大众化、旧秩序与新中国等一系列运作层面的关系上,出现了明显的路径分歧。三民主义儒学化暴露出明显的伦理色彩、狭隘视野、精英观念、偏安倾向,最终难脱失败的结局;而马克主义中国化则立足革命实践,着眼民族大业,深植民众根基,在不断推进中国变革中找到了现实的发展路径。新时期,只有超越儒学化的纠葛,坚守现实实践的客观本位,才能不断促成马克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新飞跃。

  • 标签: 三民主义儒学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路径
  • 简介:构建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 标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 简介:毛泽东与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是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2014年学界关于毛泽东与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关于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的成因、内涵以及毛泽东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方法、历史贡献与经验启示等方面。理析2014年毛泽东与马克主义"三化"研究的年度成果,揭示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进展,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该问题研究的学术前沿与最新动态。

  • 标签: 2014年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研究进展
  • 简介:《资本论》是马克光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马克主义理论的财富宝库。《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情批判,令整个资产阶级为之颤抖,也迫使资产阶级当局对这部著作的传播采取了抵制的态度。因为资产阶级当局沉默的阴谋和蓄意的攻击,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和传播遭遇了严重挫折。马克恩格斯秉承科学的精神,适应革命的需要,运用智慧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诡计,不仅为《资本论》第一卷的广泛传播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也为后来马克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树立了光辉典范,留下了宝贵经验。

  • 标签: 资本论 理论传播 经验启示
  • 简介:马克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崛起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同时也对中国崛起中遭遇的矛盾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对中国继续崛起所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结构性矛盾,新自由主义开出了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药方,而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引导。马克主义以及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含的一系列特点,使其成为分析中国崛起的良好理论框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中国崛起 社会主义
  • 简介: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区域和全球性大国,需要观察、理解和融入世界的一整套观念体系和战略思维。政治学意义的世界念与哲学认识论的世界,名同实异,所指有别。一般而言,是指以自身为参照系,对其他主权国家或组织团体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认知感受和综合评价。对外部世界的观念体系,往往呈现出经验大于理性、主体色彩大于客观实际等特征。

  • 标签: 世界观念 中国 观念体系 全球化时代 哲学认识论 战略思维
  • 简介:中国马克主义美学的发展必须继续艰苦细致地做好哲学基础建设工作,必须对实践和本体论范畴,对生命的生产的命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美存在的哲学依据等作出合乎时代发展的新阐释。阎国忠先生的《马克主义实践本体论与美学》立足元典,面对时代现实,发展和完善了马克主义实践美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命题,这一基础性的理论建设为实践美学的发展拓展了更宽阔的学术空间。

  • 标签: 实践美学 实践 本体论 生命的生产 人与自然的统一
  • 简介:本文立足于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内在困境的分析,指出政治现代性的固有问题。同时,通过分析马克对自由民主制的思考,阐明马克对自由民主制固有问题和困境的回应与解决,指出马克的共产主义主张正是通过回应自由民主制的内在问题——政治现代性问题——来缔造了人类命运的最高可能性,从而再现马克共产主义的现代性方案与自由民主政治的现代性规划之间的内在思想逻辑。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对于我们思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自由民主政治 政治现代性
  • 简介:马克扬弃了旧哲学人的本质,科学阐述了“类本质”和“现实的人”的思想,标志着马克人学思想从超越抽象的人本主义转向到实践唯物主义;从“类本质”到“现实的人”,再到“共同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向,马克不仅从哲学上关注和回答了人的现实问题,而且在人学思想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对我们消解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原子化”趋势,确立“类意识”的价值吁求,促进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思想 类本质 现实的人 共同体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马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对共同体做了科学区分,即前资本主义共同体(亚细亚共同体、古代共同体、日耳曼共同体)、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共同体、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共同体。马克立足当下,论证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的不自足性,论述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和依附其上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不真实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把共同体永恒化和普遍化的真实意图。人道主义共同体是自由人在理性的选择之后共同建构起来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不会对每个自治的人造成强制和伤害,共同体的运作是依靠每个人的赞同所产生的权威人来协调公共事务。共同体尊重成员的差异,成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可以完善每个人自身。现实的人总是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群体或共同体形式中,环顾今日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共同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 标签: 马克思 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 和谐共同体
  • 简介:根据马克对社会的认定,在历史唯物主义双向维度——政治维度和价值维度下剖析社会变革的根源,得出社会革命是对政治革命的超越,试图改善人的存在状态,建立价值维度之上的真正社会共同体。这为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的我国提供了解决理论困境和现实阻碍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 标签: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双向维度 社会变革
  • 简介:当代自由至上主义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其持有的资格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的剥削理论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和挑战:第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是自愿交换;第二,资本家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承担了生产和销售的风险,因此不能被看作是对劳动工人的剥削;第三,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和生产资料公有的企业并存的情况下,工人可能自愿选择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里工作,因此不能认为工人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中受到了剥削;第四,违反奇配正义持有原则的再分配等于强迫劳动,是一种剥削,并由此反对马克主义的平等主义倾向。本文将详细讨论这四方面的质疑和挑战,并站在马克主义的立场上予以回应。

  • 标签: 马克思 诺齐克 剥削
  • 简介:马克学说主要是指导人们变革人剥削人的旧世界,塑造人际和谐新世界的“红色”理论,同时也蕴含着保障人们开发并保护自然,从而达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理论。在马克恩格斯看来,自然界相对于人具有优先地位:维护这种“优先地位”,是人类进行合理行动,包括科学劳动的前提;以利润优先的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物质循环的“新陈代谢断裂”;只有消除这种断裂,实现“新陈代谢恢复”,才能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首先要变革人对人剥削的旧关系,并在这个前提下,变革人对自然剥削的旧关系,这样才能达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和解及其统一。马克学说的这些绿色生态思想,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绿色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正义究竟是一个伦理概念还是一个法权概念,这取决于人们判断该概念的视角。对于我们来说,作为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的总体,对于正义概念及其具体材料的阐释的积极意义在于,揭露德性的失败和世界历史进程的胜利之最为极端的矛盾。

  • 标签: 正义概念 伦理 马克思 批判 世界历史进程 唯物史观
  • 简介:在《大纲》"导言"中,"国家空间"被马克论述为一种充满资本关系和政治权力的制度性空间,它是维系资本主义体系存在的重要条件。在随后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写的"序言"中,马克列出"分册计划"意在揭示"国家空间"对城市空间和世界市场的渗透和整合功能,并进一步指出渗透和整合的动力源于资本。马克还在《大纲》中揭示了"国家空间"的历史性,即它必然向社会空间的回归。

  • 标签: 《大纲》 国家空间 资本关系 政治权力 卡尔·马克思
  • 简介:青年马克的价值思想十分丰富而且多变。这是因为马克的青年时代正是各种价值观念冲撞、反思并最终形成的一个阶段,再加上青年时代马克便表现出的对知识和真理热切的渴望,使得他在这一时期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书籍。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价值思想 青年时期 青年时代 价值观念 真理
  • 简介:马克、恩格斯对孔德的评价以批评为主,肯定的较少。他们的评价内容涉及孔德的政治倾向、实证主义观点及著作体系安排方法。在政治倾向方面,他们批评孔德支持帝国主义、等级制度和资本家的统治;在实证主义方面,他们批评其直观主义和著作体系安排方法。应从多个维度解读马克、恩格斯关于孔德的评价。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孔德 评价依据
  • 简介:近年来,中国马克主义哲学领域围绕社会正义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讨论,这既是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理论和观念上的反映,也是学术研究中的难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面对理论和现实的重大问题,如何深入马克主义经典文本,开掘马克思想资源中的社会正义思想,以彰显马克主义的时代性与在场性?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正义 正义思想 思想资源 正义问题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