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性思想是印度佛教最具特点的学说之一。作者认为,原始佛教有“心识说”,没有鲜明的心性思想;部派佛教有“心相说”和“心性说”二部分内容,各部派讨论的重点在心的本性是否染净,由此推出心性本净和性本不净的二种不同判断;大来佛教将部派佛教的“心性说”发展为“如来藏——佛性”说,以后又与阿赖耶识相调合。由此可知,印度佛教心性思想是因人的解脱要求而产生的,其主流是心性清净说

  • 标签: 如来藏 《大正藏》 阿赖耶识 部派佛教 印度大乘佛教 印度佛教
  • 简介: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peace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Santi,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peace来源于拉丁语的pax或pacm。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般习惯说“请安静”,而英语则是“peace”。显然,它也是安静的意思,符合印度语言的Santi。

  • 标签: 和平思想 英语文献 怫教 “和平” 汉译佛典 安静
  • 简介:昙鸾的净土理论是以秽净二土相待的世界观为出发点的.他指出现实世界污秽不净、苦难无边,是秽土;自此向西过十万亿佛刹土,还存在一个阿弥陀佛极乐净土,那里清净安乐、充满了美好和幸福.他极力倡导人们信仰阿弥陀佛,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称念其名,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易行道;以其他任何方法修行都是难行道,不可能疾速成佛.

  • 标签: 昙鸾 净土 思想
  • 简介:本文从六个方面讨论了无著的唯识思想。分析了无著关于阿赖耶识、意的各种论述,认为无著把意分解成意根和染污意二个方面,但在具体运用时表现出了偏重染污意的特点;指出《瑜伽师地》的<摄抉择分>的内容至少在无著写作《显扬圣教》时就已形成,并直接影响了该;探讨了无著的五位百法思想与说一切有部五位七十五法和《瑜伽师地》有关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无著用十一种识概括一切世俗事物,提出了一切唯识的三条理由和获得唯识观的四智,他的三性认识与般若、华严思想有一定的关联;认为无著在六转依的名义下,提出了转八识成四智的转依思想

  • 标签: 阿赖耶识 《大正藏》 说一切有部 染污 唯识无境 三自性
  • 简介:善导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善导的净土思想由他力本愿说、往生、念佛三部分组成。他为本愿说是善导净土宗的理论基础,往生是阐述净土信仰的对象和目的,念佛则是沟通二者的中介和手段,也是净土宗理论的核心部分。

  • 标签: 善导 净土 他力 自力 往生
  • 简介:日本佛教据说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由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日本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574—622)摄政,笃信佛教,以佛教教义的根本精神即和的精神为基础,制定了十七条宪法,用来治理国家,从此日本人开始尊敬三宝,即信奉了佛教。

  • 标签: 净土思想 《四帖疏》 净土教 往生净土 净土宗 净土真宗
  • 简介: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有着极高的天分。他一生崇信道教,曾多次亲注道经,留下了大量思想丰富、文笔优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道教美学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他所提出的以“神”为核心的宗教审美判断、“无心”的审美态度以及“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等,对我们研究道教思想文化以及中国古典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美学思想 宋徽宗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判断 审美态度 思想文化
  • 简介:净土宗作为佛教宗派的一支,以其简便的修持、究竟的归宿,表达着人类恒久以来对世俗的超越,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统一。在高唱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满足现代人的多种人生需求,普应现代人万殊千差的根机,诸如身体调养,心理调适、智慧开发、人际和睦、事业顺遂,乃至了生脱死的终极关怀等。总之,众生的一切需求悉可在净土宗念佛法门中得到释缓。

  • 标签: 净土思想 流布 隋唐 佛教宗派 现代社会 市场经济
  • 简介:生活在清末、民国与社会主义中国的能海法师,经历了中国佛教由衰微到复兴再到新生的整个历程。他的教育思想,曾在清末居士佛教兴起与民国庙产兴学之风的双重影响下犹豫徘徊。最终,他选择了“以丛林为学校,以僧众为学僧,以执事为教员,以清规为章程,以寺产为经费”的复古式僧伽教育,同时又吸收社会教育的一些先进理念。他的这一佛教教育模式,正在为现代佛教教育所广泛采用。

  • 标签: 能海 佛教教育 复古式教育 现代教育
  • 简介:戒律是佛教三藏之一,它是佛门弟子们的行为规范,守持戒律的关键在于戒体的获得及守护。过去对戒体问题的讨论多集中于戒体的获得条件、戒体的破失及如何防护,而对戒体本身的定义、种类、性质及其于佛教义理的互动发展脉络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依据经论对上述问题拟作粗线条的疏理。

  • 标签: 佛教 戒体思想 守持戒律 教义思想
  • 简介:慧均是陈隋之际的三宗大师,他基于中观三学的立场,大力阐发了中道学说。在慧均的教学中,中道更多是作为方法与境界而展现其意涵的。慧均首先以初章中假说指出了三宗与他家对有无理解的根本不同,强调了非有非无之中道与而有而无之假名的一体不二。慧均认为二谛是佛所说教门,并指出中道是真俗二谛之外的第三谛。通过对他家佛性观点的批判,慧均遮显出中道佛性的意义,把在龙树教学中所不重视的佛性观念圆融地纳入了中观学体系,并以第一义空丰富了佛性概念的涵义。

  • 标签: 慧均 《四论玄义》 中道
  • 简介:中国的华严思想分为五台山和终南山两系。五台山系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终南山系是一种极端特殊的华严思想。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是信仰文殊的中国民众扶持的华严思想。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净土宗成立的基础。而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却是空谈理论,忽视实践、民众,为唐王朝统治服务的思想

  • 标签: 华严思想 五台山系 性无即万有 性无即妙用 佛光观 三圣圆融观
  • 简介:朱熹道统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密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密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密的批判;一朱熹道统、的建立吸收了宗密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宗密 朱熹 割断汉唐 道统论
  • 简介:业报轮回说是佛教对世间法的一种独特解释,也是佛教伦理的基础,但是其与佛教思想体系中的另一大基石缘起之间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业主张有我,缘起主张无我,这一矛盾在业思想体系中体现为“异时因果”与“轮回主体”两个问题。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诸师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讨论。本文试图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探寻部派佛教到大乘唯识学中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异时因果 轮回主体
  • 简介:主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首先提出logos的观念,他主张万变的宇宙不离其“宗”,而logos就是统摄万有的原理。《约翰福音》中logos的中文译名多采用“道”。Logos既有“说话”或“理性”、“规律”之意,又有“知识”或“智慧”之意。《约翰福音》导言的“道”是基督教道的中心思想,更成为早期教父思考上帝和基督关系的重要根据,成为新约神学乃至基督教神学基督的重要基础。《道德经》以道为其系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此书中的道是其作者回应人内生命的呼唤、需要和盼望而引申出的理论,也是他在经验世界所领悟的道理的特性和功用归纳的总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约翰福音道和道德经道的异同来探讨二者的意义。

  • 标签: 《约翰福音》的“道论”《道德经》的“道论”
  • 简介:在巴利文原文经典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脍炙人口的格言,被认为是佛陀(公元前六世纪顷生于印度)在普渡众生、广施教化时亲口演说的.其中有这样的佳句:"一切命中,慧命为最","智慧乃人类之宝","智慧之光,胜一切光".根据佛教来讲,人生的目的在于证得般若.般若一词,一般地都被翻译成"智慧",但是,巴利语般若比英语"智慧"一词的含义更为深广.般若,依佛教所说,它不但是指

  • 标签: 公元前六世纪 巴利语 巴利文 思想自由 人从 一切众生
  • 简介: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宗教文本是某个宗教发源地的民族成长记录和灵性智慧结晶,宗教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手段的。从翻译文化史的角度看世界三大文本宗教的传播特点,佛经翻译呈现“使节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几乎没有宗教政治色彩;圣经翻译呈现“征服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和传播的政治意图明显;《古兰经》翻译带有“迁徙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和传布伴随着民族流动。宗教具有排他性,宗教文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趋向和鲜明的文化异质性,这使得宗教文本的翻译十分复杂,显示了宗教翻译属灵语言的重要性和翻译工程的社会复杂性。本文探讨宗教翻译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

  • 标签: 宗教翻译 基本问题 研究进展 方法
  • 简介:知讷是韩国高丽时期禅宗的代表、曹溪宗的创始人。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的佛教思想,取长补短,构筑了自己的禅学思想体系。在佛性上,知讷提出“真心佛性”说,认为人人本具“真心”。在修行上,知讷以禅教一元观为基础,大力提倡顿悟渐修。在境界上,知讷认为众生当下明悟本具真心,便会达到一种空的、无差别的真心境界。知讷以自己独特的禅学思想成为与元晓、义天等同居于韩国佛教殿堂之巅的高僧大觉,在韩国禅宗史、韩国佛教史乃至东亚佛教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知讷 韩国
  • 简介:一、缘起中的唯识思想。“缘起”是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缘”是指条件,“缘起”是说任何事物或存在都依赖一定的条件。条件具备,事物或存在就要产生,有条件就有存在,没有条件,就没有存在。所以,一切现象或存在的条件是不可分离的,如要分离,相应的事物就随之而消灭。

  • 标签: 缘起论 存在 事物 唯识学 原始佛教 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