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因管路堵塞、内部故障、检修工序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压力异常升高,导致压力释放装置动作,甚至导致主变本体产生永久形变损坏。通过分析压力异常升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此类问题,提高变压器运行可靠性。

  • 标签: 变压器 压力释放装置 压力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技术在解剖性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观察对象选自2016年01月~2019年03月于本院接受肝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低中心静脉技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肝时间等)、术后肝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低中心静脉组在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术中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切肝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技术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解剖性肝切除术 术中出血量 肝肾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CLCVP)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深圳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麻醉科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55.57±6.90)岁,年龄范围为38~64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CLCVP组和常规中心静脉(NCVP)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切肝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输血量、输血例数,术前和术后1 d、术后3 d、术后6 d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术后是否有气体栓塞发生。结果CLCVP组平均切肝时间[(84.50±5.12)min]、平均出血量[(605.00±128.89)ml]、平均输血量[(366.67±57.74)ml]及输血例数(3例)均少于NCVP组[(102.53±6.76)min、(881.67±152.27)ml、(518.19±87.39)ml、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6 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空气栓塞。结论CLCVP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能明显减少平均切肝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量、输血例数,但不会对术后1 d、术后3 d、术后6 d的肝肾功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发生空气栓塞的风险。

  • 标签: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腹腔镜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米力农组(M组)和硝酸甘油组(NG组)。手术开始后M组持续静脉泵注米力农0.5 μg·kg-1·min-1,NG组以硝酸甘油0.5 μg·kg-1·min-1为起始剂量持续静脉泵注,维持CVP≤5 mmHg。于入室(T0)、切皮(T1)、开始切肝(T2)、切肝完成(T3)和术毕(T4)时记录MAP和HR,T1~4时记录CVP、CI和SVV,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Hb,T1和T4时测定血乳酸浓度,术后1、3和7 d时测定血清ALT、AST和Cr浓度。记录肝切面渗血评分、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出血量、术后恢复及术后7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G组比较,M组T2,3时CI升高,T2时CVP降低,肝切面渗血评分、出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腹腔引流管停留时间缩短(P<0.05)。2组术后1、3和7 d时血清AST、ALT和Cr浓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心静脉、减少出血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及组织灌注的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 标签: 米力农 降压,控制性 中心静脉压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静脉测定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6月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依据干预方法差异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指导临床用药,观察组根据肘静脉测定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肘静脉测定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可行性高,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用药效果,缩短疗程,改善患者心功能。

  • 标签: 肘静脉压测定 心力衰竭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大部肝切除术(MH)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控制性低中心静脉(CLCVP)是减少MH术中累计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重要措施。本文对MH时CLCVP的应用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对实现CLCVP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具体包括:液体量控制、药物应用、体位调整、降低潮气量、暂停呼吸通气、完全性和部分性肝下下腔静脉阻断。

  • 标签: 肝切除术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妊娠中晚期下腔静脉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做产检的孕妇42例,依据妊娠中晚期是否有明确下腔静脉迫症状,将孕妇分为无症状的孕组1(22例)和有症状的孕组2(20例),并纳入年龄相匹配的未妊娠健康女性1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径(LVEDD)和收缩末期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基底内径、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分别在平卧位、侧卧位和直立位等不同体位下测量下腔静脉血流峰值速度,计算不同体位峰值速度比值。对以上3组间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采用相应组间两两比较的Bonferroni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及不同体位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比值预测下腔静脉受压迫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孕妇组左侧卧位和平卧位时下腔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21、21.845,P均<0.05),且有症状孕组2血流速度增快更明显。直立位时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超过157.5 cm/s,敏感度69%,特异度23%。卧位与立位下腔静脉血流速度比值大于1.96时,诊断下腔静脉迫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和83%。结论中晚期妊娠超声心动图检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以及卧位与立位下腔静脉血流速度比值诊断孕中晚期下腔静脉迫征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中晚期妊娠 下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 血流速度下腔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用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Child-Pugh分级A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3~5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控制性低中心静脉-ERAS组(CE组)和常规ERAS组(E组)。CE组使用限制补液、调整体位、使用血管扩张药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小于5 cmH2O,E组维持中心静脉5~12 cmH2O。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4 d时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肝肾功能指标;记录切肝前后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与E组比较,CE组切肝前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减少,切肝后输液量增多,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减少(P<0.05),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用于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腹腔镜检查 肝癌切除术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   临床上中心静脉监测常常穿刺深静脉,技术操作难度与风险较高,本文介绍1例新的改良中心静脉监测术,在X射线引导下通过留置针穿刺肘正中静脉的改良中心静脉监测术,可以减少创伤风险和提高监测的精准度。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CVP  X射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病人持续化中心静脉监测的护理方法及护理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接收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9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8例患者均未行持续化中心静脉监测,观察组98例患者均采用持续化中心静脉监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持续化中心静脉压监测 护理方法 护理结果
  • 简介:摘要:传统的雷达系统中存在探测距离和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脉冲压缩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介绍了脉冲压缩的基本原理,对数字脉冲压缩和模拟脉冲压缩分别做了介绍,并对两种脉压方式做了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脉冲压缩 数字脉压 模拟脉压 线性调频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动态监测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是否依据中心静脉监测结果指导抗休克治疗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监测中心静脉,观察组在常规监测基础上根据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动态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尿量、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整治疗方案。统计两组患者6h内休克纠正率,并对比1h、3h、6h时段HR、平均动脉压、尿量等各指标恢复情况及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6小时休克纠正率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h、3h、6h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恢复情况及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动态监测并指导抗休克治疗,有助于早期纠正休克、促进患者各生命体征指标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运用价值。

  • 标签: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左髂静脉迫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并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左髂静脉迫综合征患者9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74%>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左髂静脉迫综合征患者中可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应用中心静脉监测、PICCO技术的作用。方法抽取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03月至2018年0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以体液管理所用方式分组31例采用中心静脉监测者作为对照组,31例采用PICCO技术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疗效。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液管理中应用PICCO技术,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及生命体征,降低致命性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液体管理 PICCO技术 中心静脉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清醒和全身麻醉状态下静脉窦平均静脉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的38例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术前清醒和术中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静脉窦平均静脉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高低。结果患者在清醒与全身麻醉状态下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的平均静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22.784±7.606) mmHg]高于全身麻醉状态下[(18.388±8.99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通常低于清醒状态,是否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应用清醒状态下测量的静脉窦跨狭窄压力梯度来确定。

  • 标签: 特发性颅内高压 静脉窦 颅内静脉压 跨狭窄压力梯度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阻力指数(RRI)联合中心静脉(CVP)对脓毒性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以期寻找诊断脓毒性休克诱导AKI更好的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连续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第一个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24 h内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后行床旁超声测定RRI,并记录测量时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存活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死亡、出院或入ICU 28 d,以首先出现的终点事件为观察终止时间。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预后情况及可能导致AKI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107例患者,其中AKI组59例,非AKI组48例。两组RRI、CVP、NE用量≥0.5 μg·kg-1·min-1的比例、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及血肌酐(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P、RRI、Lac、PCT为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CVP:优势比(OR)=1.20,95%可信区间(95%CI)为1.03~1.40,P=0.022;RRI:OR=3.02,95%CI为2.64~3.48,P=0.006;Lac:OR=2.43,95%CI为1.32~4.50,P=0.005;PCT:OR=1.20,95%CI为1.05~1.38,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CVP≥9.5 mmHg(1 mmHg=0.133 kPa)、RRI≥0.695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6和0.662;RRI联合CVP的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但诊断价值不高,其AUC为0.712,95%CI为0.615~0.809,敏感度为59%,特异度为75%。结论高RRI和CVP为脓毒性休克诱导AKI的危险因素,RRI联合CVP预测脓毒性休克诱导AKI发生的价值不高,需要对多普勒超声测得RRI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才可为AKI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线索。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肾阻力指数 中心静脉压 急性肾损伤 多普勒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可控压力弹力绷带对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时间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8月内进行研究,挑选我院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患者69例,以奇偶数字法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不同护理后成效。结果:采用动脉压迫止血绷带护理服务的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止血时间、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另一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患者进行动脉压迫止血绷带予以止血,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使出血时间、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获得广大患者一致认可,其止血效果体现良好价值。

  • 标签: 动脉压迫止血绷带 持续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