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伐他丁钙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对降低脉压的效果,方法用双盲法将老年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伐他丁钙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加降压治疗和单纯降压治疗,其它治疗方法两组相同,观察其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率为78%,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72%,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阿伐他丁钙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对降低脉压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降压治疗,该两药降低脉压效果显著,比单纯降压治疗更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阿伐他丁钙胶囊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武进区65岁及以上健康体检老年人114 2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40 388(35.4%)。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随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代谢综合征的OR值随脉压脉压指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与最低四分位比较,脉压在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52,95%CI:1.47~1.58;OR=1.89,95%CI:1.82~1.96;OR=2.15,95%CI:2.07~2.23);脉压指数与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22,95%CI:1.18~1.26;OR=1.36,95%CI:1.31~1.41;OR=1.47,95%CI:1.42~1.5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脉压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值分别为309.23和57.14,均P<0.01)。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且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 标签: 脉压 代谢综合征X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升高对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和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北京安贞医院,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住院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分为肺动脉压升高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基线资料、入院基本情况、入院血液学检查、入院影像学检查、院内用药情况及院内不良事件的差别。结果共纳入急性肺栓塞患者568名,其中肺动脉压升高组178名,对照组390名。两组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吸烟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史比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骨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比例、心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PaO2、SaO2等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舒末内径、二尖瓣关闭不全比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比例、肺动脉主干栓塞比例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利伐沙班的使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华法林的使用比例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院内出血发生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等无明显差别。结论合并肺动脉压升高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与肺动脉压正常患者存在一定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肺动脉压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院内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和院内出血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压 急性肺栓塞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自我应对措施,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13名护士进行自行设计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13名护士压力源主要来自担心配错药,对病人造成伤害占100%;担心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占92.3%;竞争压力,担心加药少,被扣奖金或被批评占84.6%;感到工作量大,上班时间早占92.3%;实行计工作量,担心人际关系紧张占84.6%;担心专业知识,技能缺乏,晋升及深造机会少占84.6%。结论做好环境及配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及改善工作环境,正确看待竞争,争取家庭、领导的支持,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及认识,提高理论操作技能,采取自我心理调控措施,可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士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间歇充气压力泵物理预防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使用方式现状,以期为骨科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20年参加北京护理学会举办的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的76名学员,采用微信问卷星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71份答卷,有效问卷70份,61个科室进行规范的血栓预防管理,62个科室使用物理预防装置进行血栓预防,50个科室配备了间歇充气压力泵,以双下肢同时进行,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为多,占84%,术后1天、术前、手术日开始使用分别占34%、20%和20%,86%的科室制有相关操作规范和流程,58%的科室有考核标准。结论 国内医院对血栓预防管理趋于规范,绝大多数医院配备一种及以上物理预防设备,对间歇充气压力泵使用有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但是使用的频率和时机并不统一,对操作的监督考核还有待加强。

  • 标签: 间歇充气压力泵 骨科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同事支持系统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方式,已经在健康领域应用了几十年,是通过情感关注、工具支持和信息提供而建立起的一种组织环境中的人际交换关系。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家长们对他们呵护有加且对医院技术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护士穿刺技术,这使儿科护士在小儿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 标签: 同事支持系统 儿科护士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总结1例30余年反复下肢静脉溃疡的老年男性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左下肢内踝处一大面积溃疡,渗液量大,创面腐肉覆盖,患者多处求医未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运用湿性敷料,结合压力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溃疡 压力治疗 湿性敷料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内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新生大鼠肺内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大鼠72只,随机分为VEGF-A+HPH组(气管内转染携带VEGF-A的腺病毒载体)、HPH组(气管内转染不携带VEGF-A的腺病毒载体)和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每组24只,转染后VEGF-A+HPH组和HPH组给予缺氧干预,对照组常氧条件下饲养。比较各组缺氧3 d时肺组织中标记腺病毒载体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荧光强度及VEGF-A+HPH组缺氧3 d时肺、肝、脾、肾组织EGFP荧光强度;通过间接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A+HPH组转染的VEGF-A与CD31标记的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比较各组缺氧3 d、7 d、14 d时平均肺动脉压及肺组织VEGF-A表达水平。结果缺氧3 d时,VEGF-A+HPH组肺组织的EGFP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肝、脾和肾脏组织以及对照组肺组织(P<0.05)。VEGF-A+HPH组转染的VEGF-A在CD31标记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处表达。缺氧3 d、7 d和14 d时,HPH组平均肺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和VEGF-A+HPH组(P<0.05),VEGF-A+HP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3 d、7 d和14 d时,VEGF-A+HPH组和HPH组肺组织内VEGF-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3 d、7 d时,VEGF-A+HPH组肺组织中VEGF-A的表达明显高于HPH组(P<0.05),缺氧14 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靶向转染提高了HPH新生大鼠肺组织中VEGF-A的表达水平,进而降低了肺动脉压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高血压,肺性 气管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D-二聚体、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前来呼吸内科就诊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即祛痰,止咳,抗感染等),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外,还给予低分子肝素静脉注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D-二聚体、肺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好率转明显较常规组高,D-二聚体及肺动脉压下降幅度明显较常规组大。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临床效果效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差异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 D-二聚体 肺动脉压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特征.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77)、老年2组(70~79岁,n=109)和老年3组(≥80岁,n=160),分析3组脉压参数.结果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5).日间平均压(dABP)老年3组低于老年1组和老年2组(P<0.05).24小时动态脉压(24hAPP)老年1组低于老年2组和老年3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APP呈现增高趋势.24hAPP远大于正常脉压.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pulsepressureintheelderlypatientswithhypertensionTianLu,XuXinxian,YaoWuwei,ZhouJing,DouJuan,PanYi,YuZhaGoping,HanGengen(Departmentofgeratology,theChongqingNo.5People,sHospital,Chongqing400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aracteristicofthepulsepressureintheelderlypatientswithhypertension.Method346patientsweredividedintothreegroupsaccordingtotheiragesGroup1(agedfrom60to69,n=77),Group2(agedfrom70to79,n=109),Group3(aged≥80,n=160).Theparametersofpressurewereanalysedinthethreegroups.Results24-houraveragediastolicpressure(24hDBP)waslowerintheGroup3andGroup2thaninGroup1(P<0.05).Davtimeaveragebloodpressure(dABP)waslowerintheGroup3thaninGroup1andGroup2(P<0.05).The24hAPPwaslowerintheGroup1thaninGroup2andGroup3(P<0.05).Conclusion24hAPPisincreasedtrendinelderlypatientswithhypertensionwiththeincreaseage.24hAPPraisedobviouslythanthenormalpulsepressure.KeywordsElderly;Hypertension;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69-01

  • 标签:
  • 简介:不同的降压药物有着类似的降低外周肱动脉血压的效果,但对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着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深入和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人们不仅关注降压药物对外周动脉血压的影响,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同降压药物在降低中心动脉压方面的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公们对高皿压认知的简单过程、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的差异、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以及钙通道持坑药、ACEI、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RB等5类降压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 标签: 中心动脉压 降压药 高血压 肱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脑梗塞(AIS)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AIS)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予生脉注射液静滴,B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脑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病例数。结果治疗后A组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B组(P<0.001),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例数多于A组。结论在AIS急性期适量提高血压有益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生脉注射液可缓解急性期后的血压下降。关于急性期提高血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平均动脉压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测量中心静脉(CVP)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 v1.4(MIMIC-Ⅲ v1.4)中的健康数据,收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生存时间、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生命体征、入ICU首日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首日输液量和液体平衡、尿量、对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的需求、脓毒症诊断以及在ICU中进行首次CVP测量的时间和数值。根据入ICU 6 h内是否测量CVP将患者分为早期测量和对照两组;根据获得首次CVP的时间将患者进一步分为≤3 h、4~6 h、7~12 h和12 h内未测量4个亚组。主要研究终点为28 d病死率。使用局部加权平滑(Lowess平滑)分析来探讨初始CVP值与病死率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对28 d生存情况进行单变量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CVP测量及时性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 733例成人脓毒症患者,其中1 673例在入ICU 6 h内测量了CVP,另外3 060例未测量者作为对照组。CVP早期测量组除基础肾衰竭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外,两组人口学特征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VP早期测量组入ICU 24 h内病情较对照组更重,表现为更高的血乳酸(Lac)水平和SOFA评分。CVP早期测量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2%比40.7%,P<0.01)。CVP早期测量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更短,ICU住院时间更长,需要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24 h内液体入量和平衡量也更多。Lowess平滑分析显示,初始CVP与病死率之间呈"U"形关系,提示过高或过低的初始CVP均与不良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12 h内未测量CVP患者相比,3 h内测量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升高(66.7%比59.1%;Log-Rank检验:χ2=15.810,校正P<0.001);而4~6 h和7~12 h测量者28 d累积生存率与12 h内未测量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4%、60.3%比59.1%;Log-Rank检验:χ2值分别为5.630、0.100,校正P值分别为0.053、>0.99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以12 h内未测量CVP患者作为参照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混杂变量(性别、年龄、SOFA评分、初始Lac、肾衰竭以及24 h内最高血糖、最低血小板计数和最高白细胞计数)后发现,入ICU后及时测量CVP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3 h:风险比(HR)=0.65,95%可信区间(95%CI)为0.55~0.77,P<0.001;4~6 h:HR=0.72,95%CI为0.60~0.87,P=0.001;7~12 h:HR=0.80,95%CI为0.66~0.98,P=0.032〕。结论早期测量CVP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下降相关。在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时,CVP是一种易获取且可以指导液体治疗的安全性指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MIMIC-Ⅲ数据库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联合钳夹法结合双极电凝在解剖性肝切除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行肝切除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CLCVP组,33例)和正常中心静脉组(NCVP组,33例)。CLCVP组切肝时通过控制输液量和药物使CVP维持在0~5cmH2O,维持动脉收缩压≥90mmHg,NCVP组维持CVP在6~12cmH2O。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CLCVP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低于NCVP组(216.5±103.4)mLvs(402.8±291.4)mL,(197.8±101.4)mLvs(347.4±21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切除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联合钳夹法结合双极电凝在解剖性肝切除中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且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低中心静脉压 钳夹法 双极电凝 解剖性肝切除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下肢溃疡,虽然致死率低,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有感染、恶化和截肢的可能。VLU主要由持续的下肢静脉高压引起,压力治疗实施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高压,是治疗VLU和预防复发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压力治疗的器具和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综述压力治疗的种类、联合应用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腿溃疡 压力治疗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下肢溃疡,虽然致死率低,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有感染、恶化和截肢的可能。VLU主要由持续的下肢静脉高压引起,压力治疗实施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高压,是治疗VLU和预防复发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压力治疗的器具和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综述压力治疗的种类、联合应用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腿溃疡 压力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置管溶栓辅助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57例DVT患者均经置管溶栓术后,随机分为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在术后仅予抗凝、抬高患肢、穿弹力袜;辅助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2次/日,疗程为15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溶栓结束后1、7、15天健、患侧肢体膝上15cm周径差,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两组患者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15天辅助治疗组患者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辅助治疗组患者显效率(86.6%)明显高于对照组(74.1%)(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DVT溶栓术后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肢消肿时间和提高疗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间歇充气性压力装置,用于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我科室选择127例骨科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术后患者12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5天均没有发生DVT,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静脉栓子无检出,对照组有两例患者发现0.1cm和0.3cm微小栓子,治疗后自行吸收,未发生DVT。临床效果评定,间歇式充气性压力装置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确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间歇充气性压力装置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