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活性污泥是一种以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和金属氢氧化物为主的污泥状褐色絮凝物。活性污泥是在废水中以有机污染物作为培养基,在充氧曝气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汇合连续培养而成。污泥中至少有50种细菌繁殖生存。它具有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能,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 标签: 活性污泥法 适用性
  • 简介:摘要: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在极微量( 1- 5ng/kg体重)的情况下便可引起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微循环障碍、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在药物生产中,尤其是注射剂的生产中,细菌内毒素的控制与检测非常重要,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对 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重组 C因子法
  • 简介:最近几年来,我们时常收到一些消费者的来信,反映吗丁啉片的质量值得怀疑。为此,我们对吗丁啉片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全面抽查,并设法和西安扬森制药公司取得联系,索取该药的检验标准和吗丁啉对照品。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查出了45批不合格的吗丁啉片。在检验过程中,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最后得出了检验该药的简易方法,可供条件不太具备的地方参考使用。

  • 标签: 吗丁啉片 对照品 不合格 检验 制药公司 简易方法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川芎药材中阿魏酸、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83℃下,14倍量73%乙醇提取2次,每次2h,含量实际值与预测值偏差为-1.3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川芎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预测性良好。

  • 标签: 川芎 阿魏酸 藁本内酯 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研究离心沉淀集菌的准确度。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的离心沉淀集菌为基础,对已知活菌数量的菌液或人工污染定量活菌的药品溶液进行离心操作,测定回收率。结果:3000r·min^-1离心20或30min,活菌细胞损失较大,不利于准确计数;500r·min^-1离心3min,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可在60%以上。结论:离心沉淀集菌不宜收录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在菌数测定等定量试验中应慎用或不用。

  • 标签: 离心 回收率
  • 简介:摘要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 4088项采用 TLC进行中药鉴别,可见薄层色谱技术操作的普遍性。但很多药学人员常常会由于操作技术不够规范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尽管其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势。本文将对薄层色谱操作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概括分析,旨在为实际鉴别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薄层色谱法 操作技术 控制要点
  • 简介:目的筛选渗漉提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浸泡时间、渗漉速度、收集渗漉液体积、乙醇浓度为因素及条件进行优化;总生物碱中贝母辛作为评价指标,HPLC法测定贝母辛。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浸泡24h,渗漉速度为3ml/(kg·min),收集10倍的渗漉液,贝母辛提得率为0.016%。结论用70%乙醇12倍量浸渍24h,渗漉速改为3ml/(kg·min)提取的,贝母辛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

  • 标签: 正交实验 渗漉法 川贝母 贝母辛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香菇多糖的离心沉淀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香菇多糖。方法:把80%乙醇作为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固定相,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流动相,对香菇多糖进行梯度洗脱。结果:香菇多糖在高速逆流色谱仪上,成功地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结论:借助高速逆流色谱,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菌类多糖的方法——离心沉淀色谱

  • 标签: 分离纯化 沉淀色谱法 纯化香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临床应用中,成品输液分层率降低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自制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分别调查我院2015年3~5月PDCA实施前、2015年9~11月PDCA实施后,由PIVAS(静配中心)调配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分层情况;通过鱼骨图分析该药成品输液分层率高的原因,进行确立主题,拟订计划、设立目标;并针对要因分析探讨对策的拟定与实施;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及措施巩固等一系列PDCA循环活动。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取得的有形成果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率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19.1%降低到0.62%;形成了PIVAS内该药调配时及时将等待配置的治疗量药物冰箱保存,配置时严格掌握溶媒剂量和专用振荡器一定时间内振摇溶解;临床使用时医生和护士严格执行正确的药物浓度、5%GS输注前后冲管及选择普通输液器输注等规范调配和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和制度。无形成果PDCA小组成员在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降低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率是可行的,充分发挥了医、药、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 标签: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静配中心 安全调配 PDCA循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免疫比浊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中存在的差异和偏倚的评价。方法 通过选择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8名作为本次的研究的实验组对象,与此同时选择128名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考组,两组患者均运用免疫比浊和高效液相色谱对采集的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最后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关性和偏倚等进行评价。结果 设定Y为免疫比浊的测定值,X为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值,最终得出直线回归的方程式=(0.966X+0.0491),r=0.9912,进一步表明两者间的相关性良好。免疫比浊和高效液相色谱均具良好重复性。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显著高于免疫透射比浊,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果十分准确,能够当作临床的参考标准,而免疫比浊的检测整体较为简单且容易操作,和高效液相色谱也具备一定的相关性,比较适用在广大的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免疫比浊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采用免疫比浊和高效液相色谱的临床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主体为本院收集的常规血液标本,共计 70 份,所有标本均采用免疫比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检测,对比检验数值的偏差。 结果:检验结果表示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取得的各项数值均高于免疫比浊,数值差异 为 P<0.05 。 结论: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可以作为临床参考标准,而免疫比浊因操作简便,适合推广应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免疫比浊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克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救治合理性,为有效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中2009~2012年6月收集到346例由克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与超说明书使用有一定的关联性,预后与及时诊断和合理救治关系密切。结论开展克霉素安全性监测,及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救治药品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克林霉素 过敏性休克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克霉素治疗急性淋菌性盆腔腹膜炎的效果。方法38例急性淋菌性盆腔腹膜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4d,自用药第4天开始行淋菌涂片及培养,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数据经X^2检验,P〈0.01说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克霉素治疗急性淋菌性盆腔腹膜炎疗效确切。

  • 标签: 急性淋菌性盆腔 青霉素 克林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药师干预对妇产科用药头孢唑钠的使用影响情况。方法 将在我院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进行治疗的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了头孢唑钠药物,进一步按随机盲选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 30例给予常规用药干预,期间无药师指导;观察组 30例给予药师干预服务。结果 ( 1)观察组头孢唑钠不合理用药率、耐药率分别为 0.00%、 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67%、 16.67%。( 2)观察组感染率的 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00%。结论 通过最终的实验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通过给予患者药师的干预措施之后,能够明显的去提高妇产科头孢唑钠药物的使用疗效及安全性,所以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药师干预 妇产科 头孢唑林钠 使用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唑克擦剂中盐酸克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C18色谱柱,以磷酸二氢铵溶液(pH3.0)-甲醇(210:3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4nm.结果线性范围为0.2~2.0g·L-1,回归方程y=9.122×105X+3.104×104(r=0.9999,n=5).回收率为99.8%,RSD=0.56%.分析方法精密度RSD为0.94%(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 标签: HPLC法 复方唑克擦剂 盐酸克林霉素 含量检测 高相液相色谱法 药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