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技能学习理论在静脉输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动作技能学习理论在静脉输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张玉洁

张玉洁(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提高护生静脉输液学习效果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静脉输液的第一轮学习中实验组以“动作技能学习理论[1]”为指导,着重于核心动作准确性的训练,而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完整流程的训练,第二轮学习两组均按完整流程进行巩固训练,两轮操作训练后运用本校编写的《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的操作考核总成绩、一次性排气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将“动作技能学习理论”运用于静脉输液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总学时有限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该项目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作技能静脉输液实践教学近年来,医院选拔实习护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拔考核的项目中,静脉输液是其中最具有复杂性和代表性的一项操作,它不仅能考核护生的操作水平,同时也能考察护生的查对意识、无菌观念、人文关怀、评判思维等综合素质[2]。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静脉输液程序多,要领复杂,同时学校的教学时数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习的效果是笔者多年思考的问题。为了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本研究尝试以“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为指导,在静脉输液操作学习的“认知阶段”着重于核心动作准确性的训练,继而使护生在操作的“联系形成阶段”将各技能要领串联成完整流程,最终达到“自动化阶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校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5、7两个班共1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两组的年龄均在18-21岁之间,5班为实验组(58人),平均年龄(19.41±0.98)岁,7班为对照组(56人),平均年龄(19.57±0.87)岁;两组学生生源相同,在本校的前期课程安排、使用的教材、人才培养目标、课时数完全相同,两组年龄及其前期各科目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学生同时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设《护理技巧》课程,总学时148,其中静脉输液操作训练6学时,考核2学时,两组对象为同一教师授课。在静脉输液的第一轮训练(前4学时)中实验组以“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为指导,着重于核心动作准确性的训练,即如何做到正确核对、严格无菌、一次性排气成功、皮肤消毒规范、穿刺手法正确、固定牢固美观、滴速调节准确等;而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完整流程的训练:即按照“双人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洗手戴口罩→配制药液→再次核对患者→安置患者体位→初次排气→选择血管并常规消毒2次→备敷贴→再次排气及核对→穿刺→固定→调节滴速→签字→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的流程训练。第二轮训练(后2学时)两组均按完整流程进行巩固训练,每次训练均是相互真人穿刺操作,两轮操作训练后运用本校编写的《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一对一”真人穿刺操作考核,授课教师不参与考核评分。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资料特点采用t检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验组静脉输液考核平均成绩、一次性排气成功率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2及表3。

3.讨论静脉输液操作的学习主要属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正如加涅指出的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即动作程序;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1]。那么,在有限的训练学时下,对于初学者而言,到底优先重视动作程序还是核心动作的准确性呢?从既往的教学—422—经验来看,我们总是强调学生按规范流程进行练习,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在面对真人穿刺时,因为紧张以及动作不熟练,根本无暇顾及规范流程。费茨和波斯纳(Fitts,T.M.&Posner,M.,1967)曾将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并指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学习者的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且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1]。学生初学静脉输液操作时的表现正如以上描述。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尝试以“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为指导,在静脉输液第一轮学习(认知阶段)中,着重于核心动作准确性的训练,不强调流程,也不强调一定要“一针见血”,只要求严格查对、严格无菌、一次排气成功、穿刺手法与固定方法正确、滴速调节准确,待核心动作标准后,进入第二轮学习时,“以点带面,串连成线”从而将各技能要领串联成完整流程,最终考核时观察组无论是总体平均成绩还是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动作技能学习理论”运用于静脉输液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总学时有限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该项目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基金项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生基础护理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研究”(2010B10)参考文献[1]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9:118-120.[2]涂丽霞,鲁慧,张春梅,纪忠红.“障碍性”情境教学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6—27.

来源期刊

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