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声乐发声技巧解决视唱音准问题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2

运用声乐发声技巧解决视唱音准问题的实践研究

郭小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摘要:音乐是一门聆听艺术,它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人们的情绪和压力,而且还能带领人们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丰富人们的生活。而音准是音乐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准确且规律的音准才能让人们获取优美动听的音乐,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加强音准的训练和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所以本文就运用声乐发声技巧解决视唱音准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掌握声乐发声技巧的同时提升视唱音准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和学习音乐。

关键词:声乐发声;视唱音准;实践

前言:

音准对声乐表演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表演者一定要学会用声乐技巧来掌握视唱音准,这样才能让表演出的音乐更加优美、动听。除此之外,表演者在表演中还要将感情与声音进行有效的融合,尤其是对发声频率及发声部位控制,同时还要根据曲谱音调及时的调整自身的呼吸和发音音准,这样才能让演绎的曲目更具吸引力,以来来激发观众感情共鸣,让切身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给观众带来一场美的视听盛宴。

  1. 音准的概念

音准在音乐理论中就是指音的标准高度,它是音乐中最基本且最终的因素,要是在视唱教学中没有注重音准,就会导致视唱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由此可见音准对视唱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发出的音高与曲目定制的音高相符合就被称之为音准,因此音准的概念较为抽象,抽象主要是因为它看不到也摸不到,只有通过感官进行认知和感受后在能掌握曲目的音准。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律制有以下三种,即:纯律、五度相生律、及十二平均律。

  1. 影响视唱音准的因素

影响视唱音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不同的音乐器材也会导致音准出现不同,主要是因为每个乐器的结构和质量存在差异,只有将不同材质的乐器音准进行固定才能让乐器具有统一音高。对于人的音准发音,每个人的嗓音、气息、声音等都在不同,这让每个人的音准都存在不同特点,简单的说,就是人的自身条件影响音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有效的把握和控制音准,同时人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音准,主要是因为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要是在表演过程中心理活动受不良情绪影响就会导致表演无法顺利进行;外因:不同乐器的材质会因环境和温度产生变化,进而影响音准。人的情绪波动也会导致音准发生变化,要是人的情绪饱满向上,音高就会随之升高,要是人的情绪消极、低落,就会导致音高偏低,同时人的声带也会影响音准,要是人在受外界刺激影响下,就会导致声带变高,进而影响音准。总的来说,乐器、情绪、人声都会对音准产生影响。

  1. 音准的种类

音准分为:旋律音准和和声音准。旋律音准是指旋律中每个音之间是横向走向线条,但在层次方面,主要强调的是单项旋律的准确性,同时旋律音准是和声音准的基础,尤其是在视唱练耳音准教学中,训练单一声部都采用的是旋律音准训练手法。旋律是在表演过程中前后发出的音高,且每个音之间是横向线条的关系,同时旋律还可以在主调中将单一声部旋律音准有效的体现出来。和声音准是指在纵向关系上各个声部同时发出的和声效果,它能将多声部旋律同时进行。和声音准能够将音乐的层次及和声色彩进行鲜明体现,同时它对整体的音效和声音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声乐发声技巧在视唱音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音准旋律,要是采用的律制不同,音高也会出现不同。要是乐器的音高固定,在演奏前就要将其音高调整好,这类乐器在表演中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要是采用浮动音高,就要根据乐曲的平均旋律来确定按键位置,表演者可以通过调整气息和嘴型来让音准产生浮动;要是采用自由音高,任何律制的音高都能演绎,该种方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但在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以下音准问题:①音准听觉问题、音准记忆问题及音准技术问题,在运用声乐发声技巧进行视唱音准教学时,直接的方法就是模仿,但由于学生无法模仿出正确的音高,导致学生无法判断自己发声音高是否准确,同时学生在模仿时会出现记忆出错或者遇到较难技术时,就会出现音准错误;②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调整自己的呼吸,致使表演效果不是很理想,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曲目在很难掌握发音音准,致使在表演过程中出现音调或者吐字不清晰现像;③学生在学习和训练音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发声部位和发声频率,导致在表演过程中无法将曲目的情感较好的表达出来,严重影响了表演效果。

五、运用声乐发声技巧进行视唱音准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标准音、音程、音阶及单声部练习

运用声乐发声进行视唱音准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标准音练习,在市场教学中经常用标准音对音准进行校对,进行校对之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音高音准概念,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听觉辨别自身的发音;②音程练习,尤其是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的练习,在进行音程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从模唱开始,模唱就是教师在弹奏音程时,让学生进行模仿。但在模唱时要注意:要让学生模唱与音程关系较近的,主要还因为,距离较近的模唱音程是旋律中较为常用的音程,容易记忆模仿,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建立自信心之后才能更好、更快的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在学生熟练模唱出音程后,就要进行构唱练习,以此来强化学生对音高的记忆。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音高构唱时,要让学生自己凭听觉去辨别音准;③音阶练习,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调调性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表演中辨别自己的错误,常用的音阶主要有自然大小调、旋律大小调、和声大声调等。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唱与构唱练习音阶旋律,如:让学生在不同的音阶上建立C大调主音音阶,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学生掌握调式结构④单声部旋律练习,单声部旋律练习简单的说就是视唱练习,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音高感和节奏感,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这样才能对对乐曲的结构进行分析。另外视唱中有两种唱名法,一种是首调唱名法,还有一种是固定唱名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教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几点融合,进行交叉训练。

  1. 对呼吸的调整及发音音准的把握

呼吸的节奏也会直接影响表演的呈现效果。要是表演着的呼吸紧促,能让观众体会到表演者的紧张,无法带领观众进入整个表演中,因此调整呼吸是表演者首要学会和掌握的内容。在歌曲表演中合理融合呼吸声,尤其是在紧张的氛围中,出现短促急促的呼吸声,既可以营造紧张的气氛,又可以让整首曲目更具渲染力。由此可见,声乐技巧会因呼吸节奏的因素产生影响,要想让声乐技巧在视唱音准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就要熟练掌握音准节奏,合理的调整呼吸,同时还有对高低音呼吸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让演绎的曲目更具渲染力。如:在演唱《保卫黄河》,表演者要表演这首曲目时,要根据曲目内容适时的调整呼吸,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另外,要想确保学生发生音准,就要做到以下两方面,即:音调和咬字。在音调方面:音乐教师要教学学生对不同乐章进行有效学习,避免出现跑调现象,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赏析不同作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规划,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发音自然。在咬字方面: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保持音准,确保普通话做到咬字清晰,要是出现民歌可以适时的进行调整。如《我的中国心》,表演者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要将需要注意的部分进行标注,并对日常练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复练习,这样才能确保表演的曲目更加深刻形象。

  1. 对发声部位及发声频率的控制

发声的部位主要有三个位置:嗓音发音、腹腔共鸣及颅腔共鸣。一般情况下,桑营发音用于通俗唱法中,腹腔共鸣用于美声或者民族中的低音部分,它主要通过丹田挤压发声,颅腔共鸣主要用于美声或者民族中的高音部分。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发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发声部位的控制和学习了,这样能确保声乐技巧在视唱音准教学中得到合理利用专门,这样才能让表演更具渲染力。发声位置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艺术表现时,要将发声部位与艺术表现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还要将自身情感和曲目情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表演的曲目更具吸引力和渲染力,总的来说,只有将声部位与艺术表现进行有效合理的融合,才能让二者相得益张,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美动听的曲目。另外,发声频率也会直接影响表演者的艺术表现效果,所以要良好控制发声频率。发声频率是每个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它是艺术表现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学会合理控制发声频率才能确保表演过程中音频转变不会出现失误。要是在表演过程中没有合理控制发声频率,就会导致表演出现跑调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音准。因此,表演者一定要注重练习发声频率的控制力度,并将难度大的发声频率进行有效整理,这样才能让表演者完美的掌控发声频率,进而确保表演曲目音准更加准确、艺术更加强烈,从而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给观众带来一场盛大的视听享受。

结语:

综上所述,音准直接决定着音乐呈现效果,因此注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准学习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声乐表演者要想在表演中引发观众感情共鸣,就要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融入更多的情感,而且还要学会运用声乐发声技巧让视唱音准更加准确无误的传送给观众,将发声技巧和情感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让演绎出来的曲目直击观众心灵。要是表演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感情和技巧,就会让演绎出来的音乐空洞乏味,因此音乐教师在视唱音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声乐发声技巧与视唱音准相结合,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佳颖.声乐技巧训练在社区合唱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8):80-84.

[2]何静.感心动耳之本 凤吟鸾吹之宗——刍论歌唱的音准[J].歌唱艺术,2018(01):21-24.

[3]鄂晓丝.试论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9(20):72.

[4]顾阳卿.少儿声乐教学中音准节奏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39(16):201+205.

[5]刘欣.浅析声乐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9,39(13):52-53.

[6]杨善祺.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北极光,2019(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