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这一代法学研究者经历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司法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曲折历程。2000年2月,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举办的有关司法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笔者曾做过题为《司法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的发言,在充分肯定司法机关改革实践的同时,指出:首先,司法改革涉及到政治权力配置以及司法功能的定位,并关系到整个国家结构体制,需要调动国家和社会的大量政治资源财政投入。

  • 标签: 顶层设计 权力配置 政治资源 法学研究者 这一代 法学所
  • 简介: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空泛的宣传片面强化税收征管权上,而应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税收征纳法律关系为核心,从保证税法自身的品质、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提高税收机关的执法水平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

  • 标签: 纳税 纳税 税收征纳法律关系 纳税人 税法
  • 简介:<正>我国虽然民法典尚未颁布,还没有完备的法人制度,但是近几年来颁发的一些重要法规,己经规定企业是法人。特别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我国实行法人制度的必要性。这个决定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义务的法人。”因此,国家立法机关尽快对法人作出法律解释,并在较短时间内对法人作出全面规定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图从我国实际出发,运用法人的一般原理,就企业法人的基本条件能力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企业法人 法人机关 法人制度 权利能力 法人组织 独立财产
  • 简介:一个文明秩序的意识指对该文明秩序的认同,包括对其中的权威系统、概念范畴制度安排的认同。认同有强制性的,也有自愿性的;前者往往不能持久,而后者才是真正的认同。不过,一种认同可能一开始是强制性的,但会逐渐变为非强制性的。譬如一种新的权威的出现一开始可能不是十分受欢迎,但经过反复的使用、调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 标签: 文明秩序 意识 法律 非强制性 概念范畴 权威
  • 简介:<正>在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几个职权中,最经常而又大量的是行使监督权,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实际上是对行政权司法权的监督。由于政府工作面广,职能部门多,因此,人大在实际工作中,对行政权的监督较多,这也是正常的。相比之下,对司法权的监督就薄弱得多,甚至出现了轻视

  • 标签: 司法监督 司法权 行政权 司法机关 司法检察 打击不力
  • 简介:一、引言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在其代表作之一《自我与本我》中提到,人类的意识形态大致可分为意识(Cs)、前意识(Pcs)以及无意识(Ucs)三类,但在动力的意义上的无意识只有一种,即被压抑的无意识(Ucs)。[1]因此,主标题中所提到的"意识"一词,在本文中不仅仅包括哲学观念上的人类可自如认知改变的意识(Cs),还包括自我不易觉察的无意识倾向。

  • 标签: 意识形态 法律人 社会人 犯罪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思维方式
  • 简介:犯罪故意中是滞应包括违法性意识?国外刑法界存在诸多不同学说,我国学者也持多种不同观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国可以提倡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意识择一说。其基本内部是:犯罪故意的成立以现实的违法性意识或即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又具有违法性意识,就成立故意犯罪,只有当行为人既无社会危害性认识,也不具有违法性意识时,才不成立故意犯罪。

  • 标签: 刑法 犯罪故意 违法性意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择一说
  • 简介:树立社会主义的税收意识杨萍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税收意识社会主义税收意识是指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税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政府的税收意识公民的税收意识。政府的税收意识指政府的征税意识科学合理管理税收并接受公民监督的意识.公民的税收意识...

  • 标签: 社会主义 税收意识 纳税意识 税收转嫁 课税权 监督意识
  • 简介:在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上,意思能力行为能力各有分工,形成不同的意思自治模式。在通常情况下,意思能力为行为能力提供基础,并被行为能力替代,需借助行为能力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此即“借壳型”意思自治。在特殊情形下,意思能力会与行为能力发生偏离,完全行为能力人会缺失意思能力,对此应根据意思能力的缺失状态认定法律行为无效,此即“绕道型”意思自治。在特定情形下,行为能力欠缺人也会有意思能力,为了促进其心智健全融入社会,应根据意思能力推定法律行为有效,此即“促进型”意思自治。这三种模式分别涉及不同的规范,它们共同构成从自然人适格角度判断法律行为效力的规范体系。

  • 标签: 意思能力 行为能力 意思自治 法律行为效力 规范体系
  • 简介:发展观就是人们对发展的认识看法,科学发展观就是对发展的科学认识看法。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有机统一。是当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 简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基层执法队伍处于国家治理的"一线",是推进依法治理的"生力军",一定程度上,其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调研数据表明,尽管大部分基层执法队伍具有法治思维,且能够或基本上能运用法治的方式进行决策处理问题,但存在着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平庸化等问题。基于此,应着力解决影响基层执法队伍法治思维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建立整体性的法治培训机制,推进"阳光执法",落实问政问责法治能力考核制度,进而切实提高基层执法队伍法治意识法治能力

  • 标签: 法治中国 法治意识 基层执法队伍 法治方式 法治能力
  • 简介:不同的人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警察意识。通过强化《公安学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摒弃错误的警察意识,树立正确的警察意识

  • 标签: 警察意识 从警动机 公安学基础理论
  • 简介:海峡两岸犯罪过失中注意能力注意义务问题的比较研究赵秉志,刘志伟注意能力,是指行为人预见并避兔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上的能力。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所负有的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及避免此结果发生的法律义务。这两项内容均体现...

  • 标签: 注意义务 注意能力 犯罪过失 行为人 预见能力 海峡两岸
  • 简介:<正>1996年2月29日,《民主与法制》杂志社、人民出版社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出版座谈会。与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法学》杂志社、当代中国研究所等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宣部出版局、司法部宣传司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新闻单位的同志。司法部副部长张耕、全国政协常委、《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社长王厚德、人民出版社社长薛德震出席会议。会议由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所长严军兴主持。与会者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出版之机,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主题,就有关法治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意识 出版座谈会 法治理论 依法治国 民主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