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养阴药物麦冬防治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麦冬给家兔灌胃给药,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给药3d后,取免血分离血清。将血清作用于HUVEC测定其MAD和SOD水平。内毒素作用于HUVEC致细胞凋亡模型,然后加入麦冬血清或正常血清观察活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数。结果麦冬药血清作用于HUVEC后MDA由8.82下降至6.29。SOD由192.3U上升至200.82U。细胞方面,活细胞数目上升,而凋亡至和死亡细胞数下降。结论麦冬有防治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 标签: 麦冬 血管内皮细胞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为研究肾局部急性缺血所致病理生理改变和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学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和栓塞组(n=6)。栓塞组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后再行左肾下极次级肾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对照组只行右颈总动脉置管。记录两组颈动脉置管成功率及栓塞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成功率。栓塞组按观察时间进一步分为栓塞后12 h组(n=2),栓塞后24 h组(n=2),栓塞后72 h组(n=2)。观察实验兔一般情况,并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另有补充组2只,上述4组实验兔死亡时,随机抽取补充。结果实验兔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均获得成功(9/9)。栓塞组1只实验兔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失败,原因为体重偏轻,靶肾动脉分支纤细,微导管进入后阻断血流。从补充组随机抽取1只实验兔补充,最终有6只实验兔成功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建成肾急性节段性缺血损伤模型6个,制模成功率为85.7%(6/7)。实验兔一般情况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病理下被栓塞的肾组织出现急性缺血反应,早期以肾小管肿胀、变性为主,然后逐步出现弥漫或灶状的细胞崩解、脱落,最后在第3天时出现完全的肾梗死,呈现渐进的病理过程。结论通过血管介入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方法可行,而且重复性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肾急性局部缺血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 标签: 肾脏 缺血 急性损伤 动物模型 血管介入
  • 简介:摘要:血管内皮是血管的屏障层,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物质来达到调节血管功能,影响血流的状态。同时,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与血液接触,因此极易受到血液成分的影响,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引起一系列血管病变,最终造成靶器官损伤。本文通过介绍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以及中医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因素 中医药 保护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往往死于循环衰竭而非低氧。在关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同时,呼吸机相关性肺血管损伤和肺血管功能不全在也受到人们的重视。肺血管损害和肺血管功能不全在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循环衰竭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循环保护通气策略中,应重视肺血管功能的保护和评估。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肺血管损伤 肺血管功能衰竭 循环保护通气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如何预防使用胺碘酮对血管及局部皮肤的损伤。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房颤并发静脉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0例,实施一般常规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胺碘酮治疗房颤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 胺碘酮 房颤并发静脉炎
  • 简介:<正>白细胞捕获学说和血管重塑概念的提出,对于静脉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2]。有研究表明,静脉曲张是静脉壁适应各种病理状态所引发的,以血管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有形成分变化为主的代偿性反应,其中血管内皮和白细胞的黏附与激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5]。为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重塑与细胞浸润的关系,本文着重就白细胞激活对下肢曲张静脉管壁的重塑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白细胞浸润 静脉高压 血管内皮细胞 曲张静脉 下肢静脉曲张 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食管壁内血肿的CT征象,提高CT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经临床随访证实为食管壁内血肿的15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在CT像上食管壁内血肿11例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4例表现为同心圆形增厚,管腔狭窄;5例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病变范围累及食管下段,10例累及食管中下段。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价食管壁内血肿的形态、严重程度及累及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食管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当前工业生产比较注重压力容器,其这种神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业安全以及焊接工艺质量。作为工业生产重要组成部分,压力容器加工生产需要注重焊接工艺技术,其关系着容器安全。基于此,本研究以压力容器不等厚管壁焊接工艺技术为对象,首先对焊接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一些改进促使,希望可以提高压力容器焊接水平。

  • 标签: 压力容器 不等厚管壁 焊接工艺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对电力的需求,火力发电成为发电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火力发电中使用的锅炉大多数采用焊接结构,要确保火力发电的正常运行就要保证锅炉的高质量焊接。本文针对压力容器不等厚焊口的典型开裂焊口进行焊接工艺、焊后热处理、应力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 标签: 压力容器 不等厚管壁 焊接工艺技术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对电力的需求,火力发电成为发电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火力发电中使用的锅炉大多数采用焊接结构,要确保火力发电的正常运行就要保证锅炉的高质量焊接。本文针对压力容器不等厚焊口的典型开裂焊口进行焊接工艺、焊后热处理、应力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 标签: 压力容器 不等厚管壁 焊接技术
  • 简介:摘要:目前,压力容器在化工行业被广泛应用,其盛装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一些物质甚至有毒有害,工作环境较复杂。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的加工制造工艺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其质量技术标准也愈发严格。因此,务必制定合理的控制对策,方可全面提升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最终给化工行业提供质量可靠、安全性高的压力容器,为化工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确保行业的安全生产创建更有利的装备保障条件。

  • 标签: 焊接工艺 焊后热处理 应力分析 压力容器 不等厚管壁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长,火电作为一种主要的发电方式,已成为人们对电能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燃A煤锅炉都是采用焊接结构,为了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进行生产,必须保证其高品质的焊接。

  • 标签: 焊接工艺 压力容器 不等厚管壁
  • 简介:摘要:油气长期运输容易腐蚀管道壁,被腐蚀后的管道壁厚度逐渐减小,有时还会出现穿孔问题。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广、误差小、检测数据准确等优势,将其应用到管道壁厚检测中,不仅能准确测量管道壁厚,还能及时发现管道缺陷与穿孔问题。由此,文章将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到管道壁厚检测中,希望在检测钢管壁厚的同时,及时发现管道内部缺陷。

  • 标签: 钢管 壁厚 超声波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介素(IMD)是否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保护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及管周毛细血管(PTC)损伤。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CM组),模型+IMD组(IMD组)和模型+IMD+LY294002组(LY组),每组6只。CM组大鼠给予碘海醇(15 ml/kg)并建立CIAKI模型,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MD组在建模前24 h给予IMD[300 ng/(kg·h)],LY组在建模30 min前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建模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小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PTC内皮细胞。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各组Scr水平显示,CM组[(59.325±7.856) μmol/L]高于N组[(30.930±6.595) μmol/L],IMD组[(39.230±6.759) μmol/L]低于CM组,LY组[(53.985±2.966) μmol/L]高于I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cr=7.874、7.007、3.759,P<0.05);各组CD34阳性面积百分比,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连蛋白(VE-cadherin)表达均显示,CM组[(5.732±0.452)%,1.000±0.000,1.000±0.000,1.000±0.000]低于N组[(7.605±1.053)%,1.373±0.210,1.530±0.228,1.511±0.264],IMD组[(7.888±0.886)%,1.748±0.334,1.329±0.111,1.267±0.117]高于CM组,LY组[(5.789±0.537)%,0.781±0.078,0.905±0.043,0.945±0.040]低于I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34=6.935、9.198、8.596,tp-Akt=4.450、5.495、6.915,tVEGF=5.704、7.276、8.741,tVE-cadherin=4.742、5.601、6.398,P<0.05);各组肾小管及PTC内皮细胞均显示N组正常,CM组损伤,IMD组较CM组损伤减轻,LY组较IMD组损伤加重。结论IMD能够通过PI3K/Akt通路保护CIAKI及PTC损伤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中介素 管周毛细血管 内皮损伤
  • 简介:摘要创伤致儿童髂外动静脉血管损伤较少见,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风险。笔者采用移植自体静脉动脉化及人工血管治疗1例儿童髂外静脉损伤,分析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

  • 标签: 血管 血管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22~73(49±15)岁,其中男15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腔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VW-MRI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2]、长度[3(2,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腔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2,t=10.93,P<0.001;7(6,9)mm,Z=-3.94,P<0.001;(107±46)%,t=4.26,P<0.001;(89±5)%,t=17.27,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r治疗前=0.66,P<0.001;r治疗后=0.96,P<0.001),并具有一致性。结论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HRMR-VWI)评估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均采用HRMR-VWI评估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和稳定性。通过临床随访明确患者术后30 d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术后12个月的缺血性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影像学随访评估再狭窄率。结果35例患者的术前HRMR-VWI评估结果提示,15例斑块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腹侧壁,12例位于下壁,8例位于上壁;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稳定斑块。3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均贴壁良好,血流通畅。2例(5.7%)患者术中出现技术性并发症。术后30 d 1例(2.8%)患者因脑疝死亡,1例(2.8%)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术后12个月,3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卒中,获影像学随访的5例患者未见再狭窄发生。结论HRMR-VWI对于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斑块的位置、稳定性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血管内手术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 作者: 彭凯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9
  • 出处:《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23年7期
  • 机构: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乐山  614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分辨率MRI评估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增厚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3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术前均予以高分辨率MRI检查,术后经随访了解预后效果,分析血管强化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血管增厚强化的有17例(轻度强化15例+明显强化2例),无血管增厚强化有6例。三组(强化组、轻度强化组、明显强化)好转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情加重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明显强化组加重率显著高于轻度强化组(P<0.05)。结论: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术前可运用高分辨率MRI评估动脉瘤血管增厚强化情况,明显强化患者病情要比轻度强化患者更为严重,动脉瘤增厚强化程度影响着预后效果。

  • 标签: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分辨率MRI评估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增厚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3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术前均予以高分辨率MRI检查,术后经随访了解预后效果,分析血管强化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血管增厚强化的有17例(轻度强化15例+明显强化2例),无血管增厚强化有6例。三组(强化组、轻度强化组、明显强化)好转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情加重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明显强化组加重率显著高于轻度强化组(P<0.05)。结论: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术前可运用高分辨率MRI评估动脉瘤血管增厚强化情况,明显强化患者病情要比轻度强化患者更为严重,动脉瘤增厚强化程度影响着预后效果。

  • 标签: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预后
  • 简介: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10-20倍。血管内皮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其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触发和促进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KD患者出现内皮损伤的原因非常复杂.

  • 标签: 尿毒症毒素 内皮损伤 内皮功能 CKD 血液透析患者 心血管疾病